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2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2页 |
1.1.1 自身的教学经历 | 第9-10页 |
1.1.2 专业的理论学习 | 第10页 |
1.1.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学评价提出新要求 | 第10-11页 |
1.1.4 数学课程改革的具体方向 | 第11页 |
1.1.5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对利用信息技术提出明确要求 | 第11-12页 |
第2章 国内外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综述 | 第12-20页 |
2.1 国内外数学教育现状综述 | 第12-16页 |
2.1.1 国外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概况 | 第12页 |
2.1.2 国内外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综述 | 第12-13页 |
2.1.3 国外教学评价研究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2.2 国内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概况 | 第16-17页 |
2.2.1 国内教学评价研究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2.3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7-18页 |
2.3.1 研究目的 | 第17页 |
2.3.2 研究意义 | 第17-18页 |
2.4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8-20页 |
2.4.1 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2.4.2 研究的方法 | 第18-20页 |
第3章 理论基础和核心概念 | 第20-25页 |
3.1 理论基础 | 第20-22页 |
3.1.1 教学设计理论 | 第20-21页 |
3.1.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21页 |
3.1.3 多元智能理论 | 第21-22页 |
3.2 核心概念 | 第22-25页 |
3.2.1 数学素养 | 第22页 |
3.2.2 表现性评价 | 第22-23页 |
3.2.3 电子档案袋评价 | 第23-25页 |
第4章 中职数学课程教学及评价现状调查分析 | 第25-38页 |
4.1 问卷调查结果 | 第25-28页 |
4.2 口头访谈 | 第28页 |
4.3 方案的提出 | 第28-29页 |
4.4 数学教学评价活动的指导原则 | 第29页 |
4.5 网络平台的设计思想 | 第29-30页 |
4.6 中职数学课中应用网络平台的可行性分析 | 第30-31页 |
4.7 表现性评价活动及其平台支持 | 第31-32页 |
4.7.1 表现性评价活动的流程 | 第31-32页 |
4.8 网络平台的功能及模块 | 第32-35页 |
4.8.1 网络平台的功能 | 第32-33页 |
4.8.2 网络平台的模块 | 第33-35页 |
4.9 网络平台的结构体系 | 第35-38页 |
4.9.1 浏览器/服务器模式 | 第35-36页 |
4.9.2 网络平台结构体系 | 第36-38页 |
第5章 网络平台模块的功能实现 | 第38-49页 |
5.1 运行模式、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的选择 | 第38-39页 |
5.1.1 网络平台的运行模式 | 第38页 |
5.1.2 网络平台的开发环境配置 | 第38-39页 |
5.1.3 网络平台的开发工具选择 | 第39页 |
5.2 网络平台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 | 第39-49页 |
5.2.1 网络平台的用户登录模块的实现 | 第40页 |
5.2.2 管理者用户模块的实现 | 第40-41页 |
5.2.3 教师用户模块的实现 | 第41-45页 |
5.2.4 学生用户模块的实现 | 第45-49页 |
第6章 网络平台的初步应用 | 第49-58页 |
6.1 中职数学过程性评价体系 | 第49-52页 |
6.1.1 中职数学课程传统评价模式与存在的问题 | 第49页 |
6.1.2 过程性评价的意义及原则 | 第49-50页 |
6.1.3 中职数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| 第50-52页 |
6.2 网络平台试用概况 | 第52页 |
6.2.1 网络平台试用的情况介绍 | 第52页 |
6.3 网络平台试用调查 | 第52-56页 |
6.3.1 教师的访谈调查结果及分析 | 第52-54页 |
6.3.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| 第54-56页 |
6.4 试用总结 | 第56-57页 |
6.4.1 网络平台在试用中的所体现的支持作用 | 第57页 |
6.5 网络平台的改进方向 | 第57-58页 |
结束语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附录 | 第62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