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稻论文

水稻雄性不育基因MIL3的图位克隆与功能研究

摘要第2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缩略语表第8-10页
1. 文献综述第10-22页
    1.1 水稻雄性生殖发育过程第10-14页
    1.2 绒毡层发育过程及其相关基因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影响绒毡层发育过程的相关基因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活性氧(ROS)与绒毡层PCD的关系第17-18页
    1.3 花粉壁发育过程及其相关基因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花粉壁发育过程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影响花粉壁发育过程的相关基因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1 影响胼胝层形成的基因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2 影响初生外壁形成的基因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3 影响孢粉素形成的基因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4 影响花粉内壁形成的基因第21页
    1.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1-22页
2. 材料与方法第22-33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供试水稻品种或亲本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菌株及载体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主要生化试剂第22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2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材料种植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表型鉴定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遗传分析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分子标记的发展与MIL3基因的图位克隆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转化载体的构建及水稻基因转化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5.1 互补载体的构建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5.2 水稻基因转化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树脂切片分析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RNA提取及RT-PCR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7.1 TRIzol法提取总RNA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7.2 逆转录反应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8 3'-RACE及5'-RACE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8.1 3'-RACE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8.2 5'-RACE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9 qPCR分析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0 亚细胞定位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0.1 pJIT163-PEG载体构建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0.2 PEG介导转化水稻原生质体第30-33页
3. 结果与分析第33-43页
    3.1 mil3突变体表型分析第33页
    3.2 MIL3基因的分离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MIL3基因的遗传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MIL3基因的图位克隆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功能互补实验第34-36页
    3.3 MIL3基因的表达模式第36页
    3.4 MIL3的亚细胞定位第36-37页
    3.5 mil3花药发育分析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mil3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正常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mil3花药细胞分化异常第39-42页
    3.6 MIL3功能缺陷对上下游基因表达的影响第42-43页
4. 讨论第43-44页
参考文献第44-52页
致谢第52-53页
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53页
在读期间申请专利第53-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铜催化非张力酮碳碳键断裂合成哌啶酯的研究
下一篇:反应萃取分离对映体动力学及其传质特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