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0-14页 |
1.1 项目背景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豆制品工业现状及对豆制品废水处理的研究 | 第10-12页 |
1.2.1 国内外豆制品工业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内外豆制品废水处理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2-14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设计概况 | 第14-30页 |
2.1 生产工艺 | 第14-17页 |
2.1.1 小菜生产工艺 | 第14-15页 |
2.1.2 豆制品生产工艺 | 第15-17页 |
2.2 工程概况 | 第17-22页 |
2.2.1 工程名称 | 第17页 |
2.2.2 工程规模 | 第17-20页 |
2.2.3 工程建设内容 | 第20-21页 |
2.2.4 废水处理站地址 | 第21-22页 |
2.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| 第22页 |
2.4 设计概况 | 第22-23页 |
2.5 进水水质 | 第23页 |
2.6 出水水质 | 第23-24页 |
2.7 设计依据及设计原则 | 第24页 |
2.8 工艺流程 | 第24-30页 |
2.8.1 工艺流程确定 | 第24-25页 |
2.8.2 豆制品废水处理工艺 | 第25-26页 |
2.8.3 工艺流程选择 | 第26-28页 |
2.8.4 工艺流程图及简述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废水处理系统设计计算 | 第30-55页 |
3.1 废水处理效率 | 第30-32页 |
3.2 调节池 | 第32-34页 |
3.2.1 调节池的作用 | 第32页 |
3.2.2 调节池的设计参数 | 第32页 |
3.2.3 调节池的设计计算 | 第32-34页 |
3.3 水解酸化池 | 第34-37页 |
3.3.1 水解酸化池的作用 | 第34页 |
3.3.2 水解酸化池的设计参数 | 第34-35页 |
3.3.3 水解酸化池的进出水水质 | 第35页 |
3.3.4 水解酸化池设计计算 | 第35-37页 |
3.4 厌氧反应池(UASB反应器) | 第37-42页 |
3.4.1 UASB反应器的作用 | 第37页 |
3.4.2 UASB反应器的设计参数 | 第37-38页 |
3.4.3 UASB反应器的进出水水质 | 第38页 |
3.4.4 UASB反应器的设计计算 | 第38-39页 |
3.4.5 UASB反应器布水系统设计 | 第39页 |
3.4.6 UASB反应器三相分离器设计 | 第39-42页 |
3.4.7 气液分离器设计计算 | 第42页 |
3.4.8 出水系统设计 | 第42页 |
3.5 CASS反应池 | 第42-51页 |
3.5.1 CASS反应池的设置及作用 | 第42-44页 |
3.5.2 CASS反应池的设计参数 | 第44页 |
3.5.3 CASS反应池进出水水质 | 第44页 |
3.5.4 CASS反应池的设计计算 | 第44-46页 |
3.5.5 CASS池污泥量计算 | 第46-47页 |
3.5.6 CASS池曝气量设计 | 第47-48页 |
3.5.7 CASS池布气系统设计 | 第48-49页 |
3.5.8 鼓风机供气压力计算 | 第49页 |
3.5.9 CASS反应池连通孔及排出口高度设置 | 第49-50页 |
3.5.10 设备选型 | 第50-51页 |
3.6 二沉池 | 第51-55页 |
3.6.1 二沉池的设置及作用 | 第51-52页 |
3.6.2 设计参数 | 第52-53页 |
3.6.3 二沉池进出水水质 | 第53页 |
3.6.4 二沉池设计计算 | 第53-55页 |
第四章 污泥处理系统设计计算 | 第55-60页 |
4.1 污泥处理设计说明 | 第55-56页 |
4.1.1 污泥水分去除意义 | 第55页 |
4.1.2 水分去除目的 | 第55页 |
4.1.3 污泥水分去除的方法 | 第55页 |
4.1.4 污泥处理的原则要求 | 第55-56页 |
4.1.5 污泥处理方法的选择 | 第56页 |
4.2 污泥浓缩池 | 第56-58页 |
4.2.1 设计参数 | 第56页 |
4.2.2 污泥浓缩池尺寸计算 | 第56-57页 |
4.2.3 污泥浓缩池出泥、出水计算 | 第57-58页 |
4.3 污泥泵及脱水机房 | 第58-60页 |
4.3.1 污泥泵 | 第58页 |
4.3.2 污泥脱水间 | 第58-60页 |
第五章 总平面及高程布置 | 第60-66页 |
5.1 平面布置 | 第60-61页 |
5.1.1 布置原则 | 第60页 |
5.1.2 平面布置特点 | 第60页 |
5.1.3 管线设计 | 第60-61页 |
5.2 高程布置 | 第61-64页 |
5.2.1 高程布置的任务 | 第61页 |
5.2.2 高程布置的原则 | 第61页 |
5.2.3 高程水力计算 | 第61-63页 |
5.2.4 污泥管道水力计算 | 第63-64页 |
5.2.5 废水处理站高程布置 | 第64页 |
5.3 废水提升泵 | 第64页 |
5.4 泵的选型 | 第64-65页 |
5.5 设计汇总 | 第65-66页 |
第六章 经济分析 | 第66-70页 |
6.1 劳动定员 | 第66页 |
6.1.1 定员原则 | 第66页 |
6.1.2 废水处理站定员 | 第66页 |
6.2 工程概况 | 第66页 |
6.3 工程概算 | 第66-70页 |
6.3.1 编制依据 | 第66页 |
6.3.2 基本建设投资估算 | 第66-67页 |
6.3.3 生产成本分析计算 | 第67-70页 |
第二部分 豆制品废水处理工程调试 | 第70-79页 |
1 概述 | 第70页 |
2 废水组分及废水水质 | 第70-71页 |
2.1 废水组分 | 第70-71页 |
2.2 废水水质 | 第71页 |
3 工程设计 | 第71-73页 |
3.1 工艺流程 | 第71页 |
3.2 处理构筑物及工艺参数 | 第71-73页 |
4 运行调试 | 第73-76页 |
4.1 系统调试 | 第73-74页 |
4.2 生物培养 | 第74-76页 |
5 各构筑物运行效果 | 第76-78页 |
5.1 水解酸化池 | 第76页 |
5.2 UASB反应器 | 第76-77页 |
5.3 SBR反应池 | 第77页 |
5.4 絮凝沉淀池 | 第77-78页 |
6 结论 | 第78-79页 |
第三部分 结论和展望 | 第79-80页 |
1、结论 | 第79页 |
2、展望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
附件 | 第84-1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