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5页 |
1.1 酸性土壤及酸毒害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 铝毒害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3 植物的耐铝机制 | 第16-19页 |
1.3.1 外部排斥机制 | 第16-19页 |
1.3.1.1 有机酸在植物耐铝中的作用 | 第16-17页 |
1.3.1.2 细胞壁在植物耐铝中的作用 | 第17-18页 |
1.3.1.3 根系pH在植物耐铝中的作用 | 第18-19页 |
1.3.2 内部耐受机制 | 第19页 |
1.4 水杨酸的作用 | 第19-21页 |
1.4.1 水杨酸的研究进展 | 第19-20页 |
1.4.2 水杨酸的生理作用 | 第20页 |
1.4.3 水杨酸与生物胁迫 | 第20-21页 |
1.4.4 水杨酸与非生物胁迫 | 第21页 |
1.5 能源植物菊芋 | 第21-22页 |
1.6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| 第22-23页 |
1.7 本实验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23-24页 |
1.8 技术路线 | 第24-25页 |
第二章 菊芋对酸铝复合胁迫的生理响应 | 第25-40页 |
2.1 引言 | 第25-26页 |
2.2 材料与方法 | 第26-27页 |
2.2.1 试验材料及处理 | 第26页 |
2.2.2 测定方法 | 第26-27页 |
2.3 结果分析 | 第27-37页 |
2.3.1 酸铝胁迫下菊芋根长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2.3.2 酸铝胁迫下菊芋光合特性的影响 | 第28-33页 |
2.3.2.1 酸铝胁迫对菊芋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| 第28-31页 |
2.3.2.2 酸铝胁迫下菊芋荧光特性的影响 | 第31-33页 |
2.3.3 酸铝胁迫下菊芋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| 第33-35页 |
2.3.4 酸铝胁迫下菊芋可溶性糖含量和MDA含量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2.3.5 各指标间关联度分析 | 第36-37页 |
2.4 讨论 | 第37-40页 |
第三章 外源水杨酸对铝胁迫下菊芋光合特性及耐铝性的影响 | 第40-52页 |
3.1 引言 | 第40页 |
3.2 材料与方法 | 第40-41页 |
3.2.1. 实验设计 | 第40-41页 |
3.2.2 测定方法与数据处理 | 第41页 |
3.3 结果分析 | 第41-49页 |
3.3.1 外源水杨酸对铝胁迫下菊芋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3.3.2 外源水杨酸对铝胁迫下菊芋光合特性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3.3.3 外源水杨酸对铝胁迫下菊芋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| 第44页 |
3.3.4 外源水杨酸对铝胁迫下菊芋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3.3.5 外源水杨酸对铝胁迫下菊芋超氧阴离子(O_2~-)产生速率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3.3.6 外源水杨酸对铝胁迫下菊芋MDA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3.3.7 隶属函数均值耐铝性分析 | 第48页 |
3.3.8 指标间关联度分析 | 第48-49页 |
3.4 讨论与结论 | 第49-52页 |
第四章 菊芋HtCPI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| 第52-62页 |
4.1 引言 | 第52-53页 |
4.2 材料与方法 | 第53-55页 |
4.2.1 材料及胁迫处理 | 第53页 |
4.2.2 总RNA的提取和cDNA合成 | 第53页 |
4.2.3 HtCPI的cDNA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53-54页 |
4.2.4 HtCPI荧光定量PCR表达分析 | 第54-55页 |
4.3 结果与分析 | 第55-60页 |
4.3.1 HtCPI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55-58页 |
4.3.1.1 HtCPI全长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| 第55-58页 |
4.3.2 HtCPI基因的表达分析 | 第58-60页 |
4.3.2.1 HtCPI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 | 第58页 |
4.3.2.2 HtCPI在NaCl、PEG、AlCl_3 和SA胁迫处理下的荧光定量分析 | 第58-60页 |
4.4 讨论 | 第60-62页 |
第五章 研究总结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7-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