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--土地问题论文

土地流转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机制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导论第10-21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1.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对象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1.3 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基本思路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框架结构第18-19页
    1.4 论文创新之处第19-21页
2 文献综述第21-50页
    2.1 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的文献梳理第21-33页
    2.2 土地流转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文献梳理第33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耕地流转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文献梳理第33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宅基地流转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文献梳理第40-46页
    2.3 文献评述及论文的研究视角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的文献评述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土地流转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文献评述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论文的研究视角第48-50页
3 土地流转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逻辑框架第50-66页
    3.1 土地流转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基本逻辑第50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第50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土地流转与农民工市民化其它影响因素的关系第56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农民工市民化的加速器:土地流转第62-63页
    3.2 土地流转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分析框架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耕地流转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整体分析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宅基地流转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整体分析第65-66页
4 土地流转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与问题第66-91页
    4.1 耕地流转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与问题第66-83页
    4.2 宅基地流转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与问题第83-91页
5 耕地流转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机制第91-137页
    5.1 宏观机制:产业发展机制第91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工职业转化第91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城市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工职业转化第96-100页
    5.2 微观机制Ⅰ:收入增长机制第100-11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耕地流转促进农民工收入增长的实证研究第100-10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收入增长促进农民工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化第108-112页
    5.3 微观机制Ⅱ:意愿提高机制第112-11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稳定就业提高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融入城市生活提高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第115-117页
    5.4 杨陵耕地流转促进农民工职业转化的案例分析第117-12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案例背景与案例基本情况第117-12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耕地流转促进农民工职业转化情况第120-12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杨陵耕地流转案例的借鉴意义第127页
    5.5 华阴耕地流转促进农民工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化的案例分析第127-13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案例背景和案例基本情况第127-13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耕地流转促进农民工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化情况第130-13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华阴耕地流转案例的借鉴意义第135-137页
6 宅基地流转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机制第137-165页
    6.1 宏观机制:城市建设用地增加机制第137-14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商品房用地增加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第138-14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保障房用地增加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第141-147页
    6.2 微观机制:城市公共服务保障机制第147-15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政府供给意愿提高解决农民工公共服务问题第147-15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政府供给能力提高解决农民工公共服务问题第150-153页
    6.3 宅基地流转促进农民工解决住房问题的案例分析第153-16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成都郫县长林村宅基地流转案例第153-15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南通通州区金沙镇宅基地流转案例第156-15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重庆江津区李市镇宅基地流转案例第158-16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三个案例的成效与不足第161-16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5 宅基地流转新模式——人地挂钩第163-165页
7 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撑第165-181页
    7.1 耕地流转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撑第165-175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制度创新第165-170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政策支撑第170-175页
    7.2 宅基地流转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撑第175-181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制度创新第175-179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政策支撑第179-181页
8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方向第181-184页
    8.1 研究结论第181-182页
    8.2 进一步研究方向第182-184页
参考文献第184-199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99-200页
致谢第200-201页

论文共20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汞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及水稻基因OsPP2C与其耐汞性
下一篇:水杨酸对菊芋耐铝性调控机制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