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7-8页 |
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7-2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7-19页 |
1.1.1 低温生物学与冷冻干燥技术 | 第17-18页 |
1.1.2 低温保护剂和冷冻干燥保护添加剂 | 第18页 |
1.1.3 玻璃化及焓松弛 | 第18-19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9-23页 |
1.2.1 玻璃焓松弛的理论和现象学模型研究现状 | 第19-20页 |
1.2.2 DSC实验方法的研究现状 | 第20-22页 |
1.2.3 协同重排域的研究现状 | 第22-23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3-25页 |
第2章 理论及实验仪器 | 第25-33页 |
2.1 引言 | 第25页 |
2.2 玻璃焓松弛现象学理论描述 | 第25-30页 |
2.2.1 TNM模型 | 第25-27页 |
2.2.2 AGV模型 | 第27-29页 |
2.2.3 应用MATLAB实现曲线拟合 | 第29页 |
2.2.4 TNM和AGV模型参数 | 第29-30页 |
2.3 实验仪器 | 第30-32页 |
2.3.1 热分析技术的发展概况 | 第30-31页 |
2.3.2 Q2000 DSC仪器介绍 | 第31页 |
2.3.3 比热容的DSC测量方法 | 第31-32页 |
2.4 误差分析 | 第32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3章 焓松弛的数值预测 | 第33-40页 |
3.1 引言 | 第33页 |
3.2 理论预测结果 | 第33-39页 |
3.2.1 连续升降温热历史对玻璃化转变的影响 | 第33-36页 |
3.2.2 退火热历史对玻璃化转变的影响 | 第36-39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4章 TNM多曲线拟合技术研究山梨醇玻璃焓松弛 | 第40-52页 |
4.1 引言 | 第40-41页 |
4.2 实验 | 第41-42页 |
4.2.1 实验材料 | 第41页 |
4.2.2 Q2000 DSC仪器的标定 | 第41页 |
4.2.3 DSC降温与复温温度程序设置 | 第41-42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2-50页 |
4.3.1 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恢复焓 | 第42-46页 |
4.3.2 两种实验结果的比较 | 第46页 |
4.3.3 TNM模型参数 | 第46-5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第5章 AGV多曲线拟合技术研究山梨醇玻璃焓松弛 | 第52-63页 |
5.1 引言 | 第52页 |
5.2 结果与讨论 | 第52-62页 |
5.2.1 初值对AGV模型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5.2.2 AGV模型参数 | 第53-58页 |
5.2.3 AGV方法确定协同重排域(CRR) | 第58-59页 |
5.2.4 Donth方法确定协同重排域(CRR) | 第59-62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6章 EG/G二元系组分对玻璃焓松弛的影响 | 第63-68页 |
6.1 引言 | 第63页 |
6.2 实验 | 第63页 |
6.2.1 实验材料 | 第63页 |
6.2.2 DSC实验温度程序 | 第63页 |
6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3-67页 |
6.3.1 玻璃化转变温度和TNM模型参数 | 第63-65页 |
6.3.2 脆度和协同重排域 | 第65-67页 |
6.4 总结 | 第67-68页 |
第7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7.1 总结 | 第68-69页 |
7.2 主要创新点与展望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