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绪论 | 第9-18页 |
一、选题意义 | 第9-11页 |
(一) 理论意义 | 第9-10页 |
(二) 现实意义 | 第10-11页 |
二、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(一) 国外自由贸易区监督管理法律制度研究综述 | 第11-12页 |
(二) 国内综合保税区监督管理法律制度研究综述 | 第12-14页 |
三、研究方法、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| 第14-18页 |
(一)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(二) 研究思路 | 第15页 |
(三) 创新之处 | 第15-18页 |
第一章 综合保税区监督管理法律制度概况 | 第18-29页 |
第一节 综合保税区概述 | 第18-26页 |
一、综合保税区的概念界定 | 第18-19页 |
二、综合保税区的发展轨迹 | 第19-23页 |
三、综合保税区的显著特征 | 第23-24页 |
四、综合保税区与相关概念厘清 | 第24-26页 |
第二节 综合保税区监督管理法律制度溯源 | 第26-29页 |
一、监督管理的界定 | 第26页 |
二、综合保税区监督管理法律理念博弈 | 第26-27页 |
三、综合保税区监督管理法律政策 | 第27-28页 |
四、综合保税区监督管理法律制度的社会功能 | 第28-29页 |
第二章 解读国内外自由贸易区监督管理法律制度 | 第29-40页 |
第一节 国外自由贸易区监督管理法律制度 | 第29-33页 |
一、美国对外贸易区 | 第29-30页 |
二、德国汉堡自由港 | 第30-31页 |
三、新加坡自由贸易区 | 第31页 |
四、智利伊基克自由贸易园区 | 第31-32页 |
五、国外自由贸易区的主要特点 | 第32-33页 |
第二节 国内海关特殊监管区监督管理法律制度 | 第33-38页 |
一、上海自由贸易区 | 第33-34页 |
二、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 | 第34-35页 |
三、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 | 第35-36页 |
四、新疆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 | 第36-37页 |
五、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主要特点 | 第37-38页 |
第三节 国内外自由贸易区对银川综合保税区的经验启示 | 第38-40页 |
一、立法先行,健全完备法制保障 | 第38页 |
二、长远谋划,夯实向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坚实基础 | 第38页 |
三、明确重点,确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 | 第38页 |
四、创新政策,在先行先试上取得新突破 | 第38-40页 |
第三章 银川综合保税区监督管理法律制度的发展现状 | 第40-45页 |
第一节 银川综合保税区的发展状况 | 第40-43页 |
一、银川综合保税区的设立过程 | 第40页 |
二、银川综合保税区的运营情况 | 第40-41页 |
三、银川综合保税区的功能定位 | 第41-42页 |
四、银川综合保税区的管理体制 | 第42页 |
五、银川综合保税区的相关政策 | 第42-43页 |
第二节 银川综合保税区全面发展的现实挑战 | 第43-45页 |
一、银川综合保税区亟需转型升级 | 第43-44页 |
二、银川综合保税区发展瓶颈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银川综合保税区监督管理法律制度建设面临的困境 | 第45-48页 |
第一节 银川综合保税区监督管理立法不健全 | 第45-46页 |
一、顶层立法不健全 | 第45页 |
二、政策体系不完善 | 第45-46页 |
第二节 银川综合保税区监督管理法律制度存有缺陷 | 第46页 |
一、监管理念未能有效执行 | 第46页 |
二、统一性法律监管模式缺失 | 第46页 |
第三节 银川综合保税区监督管理法律体制不健全 | 第46-48页 |
一、宏观主管部门尚不明确 | 第46-47页 |
二、地方政府主导管理过严 | 第47页 |
三、主体法律地位尚未确立 | 第47-48页 |
第五章 银川综合保税区监督管理法律制度的路径探索 | 第48-55页 |
第一节 引入先进监督管理法律理念 | 第48页 |
一、遵守“入世”承诺,将综合保税区贸易自由度最大化 | 第48页 |
二、贯彻“一线放开,二线管住,区内不干预”的监管理念 | 第48页 |
第二节 加快银川综合保税区监督管理法律制度相关立法 | 第48-49页 |
一、出台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统一性法律 | 第48-49页 |
二、健全银川综合保税区地方性法规 | 第49页 |
第三节 打造适宜银川综合保税区开放特色的制度平台 | 第49-50页 |
一、科学定位银川综合保税区产业功能 | 第49页 |
二、建立一站式的通关服务模式 | 第49-50页 |
第四节 有针对性地制定银川综合保税区优惠政策 | 第50-51页 |
一、建立相对宽松的外汇管理政策 | 第50页 |
二、推动自由开放的金融政策 | 第50-51页 |
三、促进投资便利化管理政策 | 第51页 |
四、完善税收管理政策 | 第51页 |
第五节 创设银川综合保税区行政管理法律体制 | 第51-52页 |
一、在宏观层面上,确立中央层面集中管理机关 | 第51-52页 |
二、在微观层面上,确立区内最高监管主体 | 第52页 |
第六节 创新银川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督管理制度 | 第52-55页 |
一、选择适合银川综合保税区发展的监督管理模式 | 第52页 |
二、建立银川综合保税区微观经营市场主导机制 | 第52-53页 |
三、构建集中统一的事中事后监督管理体系 | 第53页 |
四、探索银川综合保税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| 第53-55页 |
结语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