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绪论 | 第12-20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(一) 国际背景 | 第12页 |
(二) 国内背景 | 第12-13页 |
二、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(一) 研究目的 | 第13-14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4页 |
三、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(一)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(二)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四、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| 第18-20页 |
(一)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(二)研究方法 | 第18-20页 |
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概述 | 第20-30页 |
一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观 | 第20-24页 |
(一)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 | 第20-22页 |
(二)马克思阐释“新陈代谢”理论 | 第22页 |
(三)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及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| 第22-23页 |
(四)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| 第23-24页 |
二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 | 第24-26页 |
(一)毛泽东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| 第24页 |
(二)邓小平加速环境立法建设 | 第24-25页 |
(三)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| 第25页 |
(四)胡锦涛将生态文明提上新高度 | 第25-26页 |
(五)习近平提出生态红线概念 | 第26页 |
三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襄垣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| 第26-30页 |
(一)坚持社会、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| 第26-27页 |
(二)时刻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理念 | 第27-28页 |
(三)利用先进科学技术,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| 第28-30页 |
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襄垣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| 第30-44页 |
一、襄垣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 | 第30-35页 |
(一)倡导节能减排,发展绿色交通 | 第30-32页 |
(二)襄垣县实施“绿色生态工程” | 第32-35页 |
二、襄垣县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| 第35-44页 |
(一)因煤而富,因煤而污 | 第35-39页 |
(二)煤炭资源法律制度及管理有待完善 | 第39-41页 |
(三)施工建设产生污染 | 第41-42页 |
(四)襄垣县农业发展规划不够合理 | 第42页 |
(五)襄垣县旅游区生态建设有待加强 | 第42-44页 |
第三章 山西省襄垣县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| 第44-47页 |
一、政府主体责任履行不彻底 | 第44-45页 |
(一)着重发展重工业,加重环境负担 | 第44页 |
(二)相关环境保护制度未完善 | 第44页 |
(三)对环保知识及教育不到位 | 第44页 |
(四)环境执法力度待加强 | 第44-45页 |
二、企业缺乏环保责任感 | 第45页 |
(一)缺乏绿色发展理念,忽视生态环境 | 第45页 |
(二)企业制度落伍,设备技术陈旧 | 第45页 |
三、襄垣县人民群众综合素质待提高 | 第45-47页 |
(一)个人环保知识缺乏,意识淡薄 | 第45-46页 |
(二)欠缺环保实际行动 | 第46-47页 |
第四章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襄垣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| 第47-59页 |
一、加强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主体 | 第47-53页 |
(一)发展非煤产业,重塑襄垣县产业结构 | 第47-51页 |
(二) 完善襄垣县环境保护制度 | 第51-52页 |
(三)加强对生态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 | 第52页 |
(四)完善监管执法程序,加强执法力度 | 第52-53页 |
二、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,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| 第53-57页 |
(一)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| 第53-55页 |
(二)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| 第55-57页 |
三、提升襄垣县人民个人环保素养 | 第57-59页 |
(一)努力提升个人环保素质 | 第57-58页 |
(二)将环保意识落到实处 | 第58-59页 |
结语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