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课标版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后练习研究--以人教社02版与04版教材比较为视角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7-13页 |
一、选题概念界定 | 第7-8页 |
(一) 语文教科书 | 第7页 |
(二) 文言文 | 第7页 |
(三) 练习系统 | 第7-8页 |
二、研究目标、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| 第8页 |
(一) 研究目标 | 第8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(三) 研究方法 | 第8页 |
三、文献综述 | 第8-13页 |
(一) 语文教材研究 | 第9-10页 |
(二) 文言文教材研究 | 第10页 |
(三) 练习系统研究 | 第10-13页 |
第二章 文言文教材练习系统比较 | 第13-25页 |
一、教材编写指导文件比较 | 第13-15页 |
(一) 课程性质 | 第13页 |
(二) 课程目标 | 第13-14页 |
(三) 内容目标 | 第14-15页 |
二、文言文课后练习题文本分析 | 第15-25页 |
(一) 课后练习题内容、层次与性质比较 | 第15-17页 |
(二) 课后练习题型比较 | 第17-19页 |
(三) 课后练习题领域的统计与比较 | 第19-21页 |
(四) 共有文言篇目习题比较 | 第21-23页 |
(五) 课后习题对比小结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新课标版文言文课后习题解读与使用建议 | 第25-31页 |
一、新课标教材习题设置特点解读 | 第25-27页 |
(一) 从“练习”到“研讨与练习” | 第25页 |
(二) 题型设置丰富 | 第25页 |
(三) 能力要求多元 | 第25-27页 |
二、教材使用建议 | 第27-31页 |
(一) 教师使用建议 | 第27-29页 |
(二) 学生使用建议 | 第29-31页 |
注释 | 第31-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3-34页 |
附录 | 第34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