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7-2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7-18页 |
1.1.1 世界背景 | 第17页 |
1.1.2 世界背景 | 第17-18页 |
1.1.3 现状分析 | 第18页 |
1.2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8-20页 |
1.2.1 国外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发展与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1.2.2 国内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发展与研究现状 | 第19页 |
1.2.3 课题研究的发展趋势 | 第19-20页 |
1.3 研究的目的、意义与概念界定 | 第20-23页 |
1.3.1 目的与意义 | 第20页 |
1.3.2 概念界定 | 第20-23页 |
1.4 具体研究方法和实施方案 | 第23-24页 |
1.4.1 定性分析方法 | 第23页 |
1.4.2 证实分析方法 | 第23页 |
1.4.3 文献总结分析方法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BIM与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概述与评价 | 第24-30页 |
2.1 BIM(建筑信息模型)的概述与评价 | 第24-26页 |
2.1.1 BIM的基础概述 | 第24-25页 |
2.1.2 BIM的技术优势 | 第25-26页 |
2.1.3 小结 | 第26页 |
2.2 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》的概述与评价 | 第26-30页 |
2.2.1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》简介 | 第26-27页 |
2.2.2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》评价方法 | 第27-28页 |
2.2.3 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》体系在国内的应用现状研究 | 第28-29页 |
2.2.4 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绿色住宅设计理论与实践 | 第30-37页 |
3.1 绿色住宅的涵义 | 第30-33页 |
3.1.1 概念与定义 | 第30-31页 |
3.1.2 相关释义与辨析 | 第31-33页 |
3.2 国外绿色住宅的发展与实践 | 第33-34页 |
3.2.1 国外绿色住宅的发展 | 第33-34页 |
3.3 中国绿色住宅的发展与实践 | 第34-36页 |
3.3.1 中国绿色住宅的背景 | 第34-35页 |
3.3.2 中国绿色住宅发展历程 | 第35页 |
3.3.3 中国传统住宅的绿色经验 | 第35-3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基于BIM的绿色住宅设计 | 第37-54页 |
4.1 绿色实践的现状分析 | 第37-43页 |
4.1.1 绿色住宅的理念:生态设计 | 第37页 |
4.1.2 生态设计的原理 | 第37-41页 |
4.1.3 BIM与绿色住宅 | 第41-43页 |
4.2 绿色住宅的案例研究 | 第43-51页 |
4.2.1 调研案例 | 第43-51页 |
4.3 基于BIM的绿色住宅设计策略 | 第51-53页 |
4.3.1 方案策划:从地域特征着手,突出设计要点 | 第52-53页 |
4.3.2 方案优化:从建筑布局着手,调整规划布局 | 第53页 |
4.3.3 方案评估:从性能表现着手,提升技术策略 | 第53页 |
4.4 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五章 BIM技术对传统设计的改观 | 第54-59页 |
5.1 BIM技术对建筑整体建设程序的改观 | 第54-55页 |
5.2 CAD软件设计时代与BIM时代对比 | 第55-56页 |
5.3 住宅建筑项目的绿色模拟分析对比 | 第56-58页 |
5.4 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六章 基于BIM的绿色住宅设计实践 | 第59-92页 |
6.1 项目背景及设计目的 | 第59页 |
6.2 地域气候特征分析 | 第59-66页 |
6.2.1 突出设计要点 | 第59-66页 |
6.3 依据场地模拟确定规划布局 | 第66-68页 |
6.3.1 室外风环境与建筑布局 | 第66-67页 |
6.3.2 日照与建筑布局 | 第67-68页 |
6.3.3 室外噪声与建筑布局 | 第68页 |
6.4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策略实施 | 第68-80页 |
6.4.1 拟定建筑造型 | 第68-77页 |
6.4.2 优选建筑材料 | 第77页 |
6.4.3 优化热工环境 | 第77-79页 |
6.4.4 给排水节能与管道碰撞 | 第79-80页 |
6.5 验证设计成果 | 第80-91页 |
6.5.1 土地利用 | 第80-81页 |
6.5.2 水的保护和利用 | 第81-85页 |
6.5.3 能源 | 第85-88页 |
6.5.4 室内环境 | 第88-91页 |
6.6 结语 | 第91-92页 |
结论 | 第92-9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3-96页 |
致谢 | 第96-97页 |
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