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1.2.1 建设用地拓展理论及适宜性评价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2.2 建设用地优化配置模式研究 | 第15-17页 |
1.2.3 建设用地优化配置技术研究 | 第17-18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1.4 论文组织结构 | 第19-20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研究区及数据源 | 第21-28页 |
2.1 福建省“山-海-原”地理特征 | 第21-22页 |
2.2 研究区及其概况 | 第22-27页 |
2.2.1 福建省建设用地时空差异性分析及研究区选取 | 第22-26页 |
2.2.2 晋江市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 | 第26页 |
2.2.3 邵武市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 | 第26-27页 |
2.3 数据及预处理 | 第27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建设用地拓展生态约束性因子反演和分析 | 第28-41页 |
3.1 生态约束性因子空间分析方法 | 第28-30页 |
3.1.1 生态格局空间分析方法 | 第28-29页 |
3.1.2 因子相关性分析方法 | 第29-30页 |
3.2 生态约束因子反演和时空格局分析 | 第30-39页 |
3.2.1 植被NDVI | 第31-34页 |
3.2.2 水源涵养因子 | 第34-35页 |
3.2.3 洪水调蓄因子 | 第35-37页 |
3.2.4 游憩廊道因子 | 第37-39页 |
3.3 生态约束因子对建设用地拓展的约束性分析 | 第39-4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“山-海-原”建设用地拓展适宜性评价 | 第41-53页 |
4.1“山-海-原”空间格局评价和分析 | 第41-43页 |
4.2 针对“上山”- 低丘缓坡地的建设用地拓展适宜性评价 | 第43-44页 |
4.3 针对“下海”- 滨海滩涂地的建设用地拓展适宜性评价 | 第44-47页 |
4.4 针对“挖潜”- 低效用地的建设用地拓展适宜性评价 | 第47-51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第五章“山-海-原”一体化建设用地优化配置与模拟 | 第53-59页 |
5.1 MONTE CARLO模型理论基础 | 第53-54页 |
5.2“海-原”一体化建设用地优化配置与模拟-晋江市 | 第54-56页 |
5.3“山”建设用地优化配置与模拟-邵武市 | 第56-57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7-59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
6.1 结论 | 第59-60页 |
6.2 展望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| 第6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