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地方农业经济论文

广东省仁化县古村落景观特色与保护开发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7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第11页
    1.3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4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地理范围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时间范畴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对象范畴第13-14页
    1.5 研究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文献调查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实地观察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访问调查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图示表达法第15页
    1.6 研究内容第15-16页
    1.7 技术路线图第16-17页
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文献回顾第17-29页
    2.1 概念界定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古村落、传统村落与历史文化名村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景观与景观特色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古村落保护开发第19页
    2.2 国外古村落保护发展进程与研究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国外古村落保护发展进程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国外古村落相关研究第19-20页
    2.3 国内古村落保护发展进程与研究第20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国内古村落保护发展进程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国内古村落景观特色研究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国内古村落保护开发研究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岭南与粤北地区古村落的相关研究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仁化县古村落的相关研究第25-26页
    2.4 研究理论概述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景观基因理论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景观环境学理论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人居环境学理论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旅游生命周期理论第27-28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8-29页
第三章 仁化县古村落景观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9-41页
    3.1 自然环境因素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地形特征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气候特征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水文特征第29-30页
    3.2 人文社会因素第30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治地历史沿革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客家源流与民系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宗教信仰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宗法制度和礼教传统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理学思想与风水理念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粤北交通与经济第39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39-41页
第四章 仁化县古村落的空间格局与景观构成要素分析第41-72页
    4.1 古村落的空间格局分析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客家古村落空间格局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仁化县古村落空间格局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仁化县古村落空间格局功能特点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仁化县古村落的空间层次第44-46页
    4.2 自然景观构成要素及分析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山水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农田果园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古树名木第48页
    4.3 物质人文景观构成及要素分析第48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街巷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民居第50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祠堂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古堡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建筑装饰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城墙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门楼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8 给排水系统第64-66页
    4.4 非物质人文景观及要素分析第66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禾斋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月姐歌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古夏八音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舞龙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舞狮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6 闹春牛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7 装故事第70-71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71-72页
第五章 仁化县古村落的景观特色与价值分析第72-82页
    5.1 仁化县古村落的景观特色分析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古村落的文化形成特点: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粤北特色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古村落的发展与构建特点:封闭性、发展性与开放性并存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古村落的民俗文化特点:传承性与独特性共融第74页
    5.2 对比分析下的仁化县古村落景观特色第74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仁化古村落与徽州、赣州古村落的异同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仁化古村落与粤三大民系村落的异同第77-79页
    5.3 仁化县古村落的价值第79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历史文化价值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功能价值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审美价值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旅游价值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对当代人居环境建设的启示价值第80-81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81-82页
第六章 仁化县古村落的保护开发研究第82-104页
    6.1 古村落景观特色保护开发的方式探究第82-8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古村落景观特色与旅游资源的关系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古村落景观特色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方法第83-84页
    6.2 仁化县古村落保护开发的现状分析第84-9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仁化县古村落保护开发的相关规划编制情况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仁化县古村落保护开发的执行状况第85-94页
    6.3 仁化县古村落保护开发策略第94-10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仁化县古村落保护开发的共性策略第94-9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仁化县七个代表性古村落保护开发的个性发展策略第97-102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102-104页
第七章 研究结论、不足与展望第104-106页
    7.1 研究结论第104页
    7.2 不足与展望第104-106页
致谢第106-107页
参考文献第107-111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1-112页

论文共11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“山—海—原”一体化建设用地优化配置研究
下一篇:基于内外业一体化的农经权外业系统研究与开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