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美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引言 | 第9-14页 |
(一)问题缘起 | 第9页 |
(二)文献综述 | 第9-12页 |
1.国内研究综述 | 第9-11页 |
2.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2页 |
(三)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研究思路 | 第12页 |
2.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(四)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理论意义 | 第13页 |
2.实践意义 | 第13-14页 |
一、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美概述 | 第14-18页 |
(一)相关概念解读 | 第14-15页 |
1.课堂教学美的含义 | 第14页 |
2.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美的含义 | 第14-15页 |
(二)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美的特征 | 第15-16页 |
1.和谐性 | 第15页 |
2.形象性 | 第15页 |
3.愉悦性 | 第15-16页 |
4.启智性 | 第16页 |
(三)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美的价值 | 第16-18页 |
1.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| 第16页 |
2.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| 第16-17页 |
3.可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| 第17页 |
4.可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| 第17-18页 |
二、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美的诉求 | 第18-29页 |
(一)诉求教学的外在美 | 第18-24页 |
1.教态美 | 第18-19页 |
2.语言美 | 第19-20页 |
3.板书美 | 第20-24页 |
(二)诉求教学的内容美 | 第24-26页 |
1.理论知识的意蕴美 | 第25页 |
2.理论知识的逻辑美 | 第25页 |
3.理论知识的价值美 | 第25-26页 |
(三)诉求教学的过程美 | 第26-27页 |
1.教学结构美 | 第26页 |
2.教学节奏美 | 第26-27页 |
3.教学情境美 | 第27页 |
(四)诉求教师的人格美 | 第27-29页 |
1.教师人格的德美 | 第27-28页 |
2.教师人格的才美 | 第28页 |
3.教师人格的情美 | 第28-29页 |
三、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美的实现 | 第29-35页 |
(一)以审美理念为指导 | 第29-30页 |
1.树立以美启真理念 | 第29页 |
2.树立以美扬善理念 | 第29-30页 |
3.树立以美育美理念 | 第30页 |
4.树立以美怡情理念 | 第30页 |
(二)以审美修养为前提 | 第30-32页 |
1.教师要掌握美学知识 | 第31页 |
2.教师要遵循美的规律 | 第31页 |
3.教师要塑造美的形象 | 第31-32页 |
(三)以审美设计为保证 | 第32-33页 |
1.对教案进行审美设计 | 第32页 |
2.对教学情境进行审美设计 | 第32-33页 |
3.对交流互动进行审美设计 | 第33页 |
(四)以审美实践为过程 | 第33-35页 |
1.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氛围美 | 第33-34页 |
2.在教学过程中互动生成美 | 第34页 |
3.在教学过程中追求和谐美 | 第34-35页 |
结束语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8页 |
致谢 | 第38-3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39-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