邵丽小说的修辞特色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绪论 | 第11-17页 |
第一节 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一、选题来源 | 第11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一、关于小说主题方面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二、关于小说创作方面的研究 | 第13页 |
三、关于叙事学方面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四、关于作家间对比方面的研究 | 第14-15页 |
第三节 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一、语料来源 | 第15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第一章 邵丽小说的词语修辞特色 | 第17-33页 |
第一节 锤炼声音,和谐优美 | 第17-25页 |
一、音节协调匀称 | 第17-18页 |
二、叠音丰富自然 | 第18-22页 |
三、拟声鲜活逼真 | 第22-25页 |
第二节 选用词语,准确生动 | 第25-33页 |
一、动词精准新颖 | 第25-27页 |
二、成语言简意赅 | 第27-29页 |
三、方言词质朴亲切 | 第29-31页 |
四、近义词避复恰当 | 第31-32页 |
五、惯用语简明生动 | 第32-33页 |
第二章 邵丽小说的句子修辞特色 | 第33-43页 |
第一节 长短搭配,参差有致 | 第33-36页 |
一、长句周密严谨 | 第33-34页 |
二、短句灵俏简洁 | 第34-35页 |
三、长短交错恰当 | 第35-36页 |
第二节 整散配合,错落有序 | 第36-39页 |
一、整句气势贯通 | 第36-37页 |
二、散句灵活跳跃 | 第37-38页 |
三、整散配合自然 | 第38-39页 |
第三节 松紧结合,张弛有度 | 第39-43页 |
一、松句分散舒缓 | 第39-40页 |
二、紧句紧凑集中 | 第40-41页 |
三、松紧张弛自如 | 第41-43页 |
第三章 邵丽小说的辞格修辞特色 | 第43-67页 |
第一节 常用比喻,形象贴切 | 第43-50页 |
一、明喻生动形象 | 第43-44页 |
二、暗喻含蓄委婉 | 第44-45页 |
三、博喻精妙贴切 | 第45-46页 |
四、连喻淋漓尽致 | 第46-47页 |
五、扩喻解释充分 | 第47-48页 |
六、喻体丰富多彩 | 第48-50页 |
第二节 妙用比拟,生动鲜活 | 第50-52页 |
一、拟人栩栩如生 | 第51-52页 |
二、拟物鲜活具体 | 第52页 |
第三节 善于引用,旁征博引 | 第52-57页 |
一、引文丰富多样 | 第54-55页 |
二、论证充分确凿 | 第55-56页 |
三、语言典雅简约 | 第56-57页 |
第四节 巧用旁逸,周全细致 | 第57-61页 |
一、注释准确周全 | 第58-59页 |
二、补充细致完善 | 第59-60页 |
三、评价鲜明客观 | 第60-61页 |
第五节 其他辞格,精彩纷呈 | 第61-67页 |
一、夸张伸缩明显 | 第61-62页 |
二、易色幽默讽刺 | 第62-63页 |
三、对比鲜明巧妙 | 第63-64页 |
四、矛盾相反相成 | 第64-67页 |
第四章 邵丽小说修辞特色成因 | 第67-71页 |
第一节 主观因素 | 第67-69页 |
一、生活成长经历 | 第67-68页 |
二、个人创作态度 | 第68页 |
三、女性性别气质 | 第68-69页 |
第二节 客观因素 | 第69-71页 |
一、社会时代环境 | 第69-70页 |
二、文学语体影响 | 第70-71页 |
结语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附录 | 第77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