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1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2-15页 |
1.3.1 国内家庭农场研究概述 | 第12-14页 |
1.3.2 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4-15页 |
1.3.3 国内外文献评述 | 第15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5-17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本研究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| 第17-21页 |
2.1 本研究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7-19页 |
2.1.1 家庭农场 | 第17-18页 |
2.1.2 家庭农场的特征 | 第18页 |
2.1.3 粮食类家庭农场 | 第18页 |
2.1.4 早期型家庭农场和成熟型家庭农场 | 第18-19页 |
2.1.5 效益 | 第19页 |
2.2 本研究理论基础 | 第19-21页 |
2.2.1 土地产权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2.2 规模经营理论 | 第20-21页 |
第三章 关中地区粮食类家庭农场发展特征分析 | 第21-35页 |
3.1 关中地区介绍 | 第21-22页 |
3.1.1 关中地区地理概况 | 第21页 |
3.1.2 关中地区气候水源概况 | 第21页 |
3.1.3 关中地区2016年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概况 | 第21-22页 |
3.2 关中地区粮食类家庭农场发展特征分析 | 第22-30页 |
3.2.1 调查样本选择及总体情况 | 第22-23页 |
3.2.2 经营动机 | 第23页 |
3.2.3 户主个人基本情况分析 | 第23-24页 |
3.2.4 户主参加培训情况 | 第24-25页 |
3.2.5 经营年限情况 | 第25页 |
3.2.6 土地规模及种植类型 | 第25-26页 |
3.2.7 劳动力及雇工情况 | 第26-27页 |
3.2.8 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现状 | 第27-28页 |
3.2.9 病虫害防治方式 | 第28-29页 |
3.2.10 加入合作社情况 | 第29页 |
3.2.11 盈亏情况 | 第29-30页 |
3.3 关中地区粮食类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| 第30-31页 |
3.3.1 土地流转问题 | 第30页 |
3.3.2 资金问题 | 第30页 |
3.3.3 家庭农场决策者能力不足 | 第30-31页 |
3.3.4 灌溉问题 | 第31页 |
3.3.5 扶持力度不够 | 第31页 |
3.4 典型案例分析 | 第31-35页 |
3.4.1 宝鸡市岐山县——孟五长 | 第31-32页 |
3.4.2 渭南市合阳县——李冬生 | 第32-33页 |
3.4.3 渭南市蒲城县——杨西合 | 第33-35页 |
第四章 关中地区粮食类家庭农场经营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5-44页 |
4.1 效益计算公式 | 第35-39页 |
4.1.1 收入来源分析 | 第35-38页 |
4.1.2 生产成本分析 | 第38-39页 |
4.2 影响粮食类家庭农场效益的因素 | 第39-44页 |
4.2.1 户主个人情况对效益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4.2.2 经营年限对效益的影响 | 第41页 |
4.2.3 规模对效益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4.2.4 机械化程度对效益的影响 | 第42页 |
4.2.5 农场类型与效益的关系 | 第42-44页 |
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| 第44-47页 |
5.1 研究结论 | 第44-45页 |
5.1.1 关中地区粮食类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特征 | 第44页 |
5.1.2 影响关中地区粮食类家庭农场效益的因素 | 第44-45页 |
5.2 对策及建议 | 第45-47页 |
5.2.1 保障和规范土地流转 | 第45页 |
5.2.2 提升家庭农场决策者的能力 | 第45页 |
5.2.3 提高家庭农场科技化水平 | 第45页 |
5.2.4 稳定农资市场 | 第45-46页 |
5.2.5 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附录 | 第50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