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一、绪论 | 第11-15页 |
(一) 选题缘由 | 第11-13页 |
(二)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 研究目的 | 第13页 |
2. 理论意义 | 第13-14页 |
3. 实践意义 | 第14页 |
(三) 论文的总体结构 | 第14-15页 |
二、研究综述 | 第15-26页 |
(一) 概念界定 | 第15-17页 |
1. 农村 | 第15页 |
2. 农村初中 | 第15页 |
3. 青年教师 | 第15-16页 |
4. 自主专业发展 | 第16-17页 |
(二) 研究现状 | 第17-22页 |
1.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8-21页 |
2.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21-22页 |
3. 现有研究存在的局限与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22页 |
(三) 理论基础 | 第22-26页 |
1. 终身学习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 需要层次理论 | 第23-26页 |
三、研究设计 | 第26-29页 |
(一) 研究内容 | 第26页 |
(二) 施测过程 | 第26页 |
(三) 研究样本选择 | 第26-27页 |
1. S县基本情况 | 第26-27页 |
2. 问卷调查的对象 | 第27页 |
3. 访谈对象 | 第27页 |
(四) 研究方法 | 第27-28页 |
1. 文献研究法 | 第27页 |
2. 问卷调查法 | 第27-28页 |
3. 访谈法 | 第28页 |
(五) 数据收集和处理 | 第28-29页 |
四、S县农村初中青年教师继续教育和自主专业发展调查结果分析 | 第29-39页 |
(一) 农村初中青年教师师资结构 | 第29-30页 |
(二) 农村初中青年教师在职教育状况 | 第30-31页 |
(三) 农村初中青年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现状 | 第31-39页 |
1. 自主专业发展意识和行动不同步 | 第31-35页 |
2. 自主专业发展能力较差 | 第35-39页 |
五、影响农村初中青年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因素 | 第39-46页 |
(一) 教育政策导向因素 | 第39-40页 |
1. 重学历达标,轻教师综合素质 | 第39页 |
2. 职称评聘制度不完善 | 第39-40页 |
(二) 学校管理因素 | 第40-42页 |
1. 轻视教师专业发展,缺乏必要的环境支持 | 第40-42页 |
2. 教师管理制度不完善 | 第42页 |
(三) 家庭因素 | 第42-44页 |
1. 家庭经济条件影响着教师自主专业发展 | 第42-43页 |
2. 家庭的支持度不高 | 第43-44页 |
(四) 教师个体因素 | 第44-46页 |
1. 教师拔高使用 | 第44页 |
2. 教师职业理想缺失,发展动力不足 | 第44-46页 |
六、农村初中青年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建议 | 第46-58页 |
(一) 国家政策层面 | 第46-48页 |
1. 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 | 第46页 |
2. 适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 | 第46-47页 |
3. 完善教师的职后培训体系,实行动态管理 | 第47页 |
4. 建立校际联盟 | 第47-48页 |
(二) 学校管理层面 | 第48-51页 |
1. 积极提供资源支持 | 第48页 |
2. 实施成就激励,增强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| 第48-49页 |
3. 让名师、骨干成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"领头雁" | 第49-50页 |
4. 建立学习型组织,构建学习共同体 | 第50-51页 |
(三) 家庭层面 | 第51页 |
1. 提供亲情支持 | 第51页 |
2. 营造温馨氛围 | 第51页 |
(四) 教师自身层面 | 第51-58页 |
1. 养成并提高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| 第51-54页 |
2. 提高自主专业发展能力 | 第54-58页 |
结语 | 第58-59页 |
注释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学位论文及其它 | 第64-66页 |
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6-67页 |
附录 | 第67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