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劳动法论文

论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的界限及方式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8页
引言第8-12页
 一、问题的提出第8页
 二、研究现状第8-10页
 三、研究思路第10-12页
第一章 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的理由第12-18页
 第一节 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的现实原因第12-15页
  一、劳资双方力量不平衡第12-13页
  二、劳资双方矛盾突出第13页
  三、劳动者权益保障程度低第13-14页
  四、政府角色和职能的转变第14-15页
 第二节 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的理论依据第15-18页
  一、第三法域理论第15-16页
  二、公力救济理论第16-17页
  三、社会正义理论第17-18页
第二章 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的界限第18-26页
 第一节 衡量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界限的标准第18-21页
  一、行政权行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第18-19页
  二、契约自由与国家强制相结合第19页
  三、权利救济第19-20页
  四、利益平衡第20-21页
 第二节 行政权可介入的劳动关系领域第21-22页
  一、法律规范明文规定的事项第21-22页
  二、当事人请求行政救济的情况第22页
 第三节 行政权不介入的劳动关系领域第22-26页
  一、法律禁止或未授权的事项第23页
  二、属于司法调整的劳动争议第23-24页
  三、属于劳资私权自治的情况第24-26页
第三章 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的方式第26-38页
 第一节 劳动法规、规章与政策的制定第26-28页
  一、制定的导向第26-27页
  二、制定的目的第27页
  三、制定的内容第27-28页
 第二节 劳动监察第28-31页
  一、劳动监察机构的职权第29-30页
  二、我国劳动监察的现状第30页
  三、完善劳动监察制度的建议第30-31页
 第三节 劳动争议调解第31-34页
  一、我国当前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形式第31-32页
  二、建立劳动行政调解制度的合理性第32-33页
  三、劳动行政调解制度的构建第33-34页
 第四节 劳动争议仲裁第34-38页
  一、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特点第34-35页
  二、劳动仲裁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5-36页
  三、劳动仲裁制度的改造第36-38页
结语第38-40页
参考文献第40-42页
致谢第42页

论文共4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广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立法
下一篇:论我国女性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