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--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--生活、居住、交通论文

扬州经济开发区城乡结合部社区自治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1 绪论第9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的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2 核心概念界定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社区自治概念的一般含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本文关于社区自治的理解第11页
    1.3 社区自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对社区自治研究成果的评价与未来研究的展望第16-17页
    1.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研究方法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技术路线第17-19页
2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9-25页
    2.1 社会组织理论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社会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社会组织理论的借鉴意义第20-21页
    2.2 社会转型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我国社会转型的主要特点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社会转型理论的借鉴意义第22页
    2.3 治理与善治理论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善治的含义与意义第23-25页
3 我国社区自治的历史经验第25-37页
    3.1 我国社区自治的历史背景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城市的管理职能向社区化的转变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我国实行社区自治的必然性第28-30页
    3.2 我国社区自治的探索过程与经验第30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社区自治的发展阶段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社区自治的几个典型模式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社区自治的经验第33-37页
4 扬州经济开发区城乡结合部社区自治的实证分析第37-45页
    4.1 社区运行的基本状况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社区的构成:地域、人口等基本状况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状况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扬州经济开发区社区自治同其他地区的同异第38页
    4.2 社区自治遇到的问题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社区自治体制运行不畅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社区居民参与不足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行政干预过多第41-42页
    4.3 原因分析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社区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完善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薄弱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社区自治主体间的关系模糊第44-45页
5 提高扬州经济开发区城乡结合部社区自治水平昀对策第45-54页
    5.1 推进社区自治制度创新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社区体制转轨和制度创新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完善社区民主议事体制第47-48页
    5.2 发挥党支部在社区自治中的核心作用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完善社区党建功能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党的领导与社会自治的关系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推动社区基层党建迈上新台阶第49-50页
    5.3 培育有利于居民素质提高的社会环境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强化社区的认同和归属意识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建立拥有共同利益的社区整体意识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提高居民的自我管理意识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培育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第52-54页
6 结束语第54-55页
    6.1 研究结论第54页
    6.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54-55页
致谢第55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58页

论文共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无锡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府购买方式研究
下一篇:县区一级纪检监察机关机构设置改革研究--以江苏省L区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