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稻论文

水稻OsCYP2及其互作蛋白OsZFP调控侧根生长的功能研究

致谢第7-8页
摘要第8-10页
Abstract第10-11页
缩略词表第12-16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-33页
    引言第16页
    1 侧根研究进展第16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1 植物根系组成及发生形态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 侧根发生过程及起始机制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侧根发生过程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侧根起始机制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 生长素对侧根起始发生的影响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 水稻侧根及相关突变体研究第21-25页
    2 生长素信号途径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 泛素蛋白酶系统简介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 Aux/IAA和ARF蛋白互作第26-27页
    3 植物细胞亲环素的生物学功能第27-28页
    4 锌指结构蛋白研究进展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 WRKY蛋白的分类和结构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2 WRKY蛋白作用机制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4.3 WRKY蛋白研究进展第30-32页
    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2-33页
第二章 OsCYP2干扰植株表型鉴定及生长素信号响应分析第33-46页
    1 材料和方法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1 材料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试验方法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试验材料培养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OsCYP2基因的RT-PCR表达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 生长素响应基因的RT-PCR表达分析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1 RNA提取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2 RT-PCR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3 OsCYP2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 转化植株GUS组织化学反应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 启动子调控元件预测第38页
    2 结果分析第38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1 不同干扰株系中OsCYP2的表达分析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 植株侧根表型分析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 OsCYP2基因RT-PCR表达分析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2.4 OsCYP2基因表达模式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1 转化植物GUS报告基因检测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2 OsCYP2基因启动子调控元件预测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5 生长素响应基因的RT-PCR表达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3 小结与讨论第44-46页
第三章 OsCYP2干扰植株的表达谱分析及验证第46-62页
    1 材料和方法第46-53页
        1.1 材料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试验方法第46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总RNA提取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表达谱分析数据方法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1 原始数据过滤统计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2 基因定量分析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3 差异基因筛选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4 差异基因的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5 差异基因的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 RT-PCR验证第51-53页
    2 结果分析第53-61页
        2.1 表达谱结果分析第53-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 差异表达基因的GO显著性富集分析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显著性富集分析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4 水稻侧根发育调控及生长素基因筛选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2.2 RT-PCR验证第61页
    3 小结与讨论第61-62页
第四章 OsCYP2互作蛋白的筛选及鉴定第62-87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62-78页
        1.1 材料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试验方法第63-7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水稻cDNA文库构建第63-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1 mRNA纯化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2 cDNA第一链合成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3 cDNA第二链合成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4 蛋白酶K消化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5 cDNA末端连接Adaptor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6 除去短链cDNA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cDNA文库和pGADT7载体连接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 BD-bait载体构建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 目的片段回收和大肠杆菌转化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5 酵母感受态细胞制备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6 BD-bait载体自激活及毒性检测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7 AD-prey转化酵母Y187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8 酵母双杂交筛选与OsCYP2蛋白互作的靶蛋白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9 分离及鉴定阳性互作蛋白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0 His tag蛋白提取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1 GST pull down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2 western blot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1.3 OsZFP的同源比对第77-78页
    2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78-86页
        2.1 cDNA文库构建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2.2 钓饵载体自激活及毒性检测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2.3 酵母双杂交筛选鉴定与OsCYP2蛋白互作的靶蛋白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2.4 阳性互作蛋白的一对一鉴定第82-84页
        2.5 OsZFP同源分析第84-86页
    3 小结第86-87页
第五章 OsZFP调控水稻侧根发育的功能研究第87-100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87-94页
        1.1 材料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试验方法第88-9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OsZFP基因干扰表达载体构建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亚细胞定位载体构建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 农杆菌转化第9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 干扰表达载体转基因水稻鉴定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5 转基因水稻表型鉴定第9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6 亚细胞定位第91-9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7 生长素响应基因的RT-PCR表达量检测第93-94页
    2 结果分析第94-99页
        2.1 OsZFP干扰表达载体构建及农杆菌转化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2.2 OsZFP干扰植株表型初步分析第95-97页
        2.3 OsZFP:GFP融合蛋白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亚细胞定位分析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2.4 生长素响应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第98-99页
    3 小结与讨论第99-100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0-103页
    1 结论第100-101页
    2 展望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   2.1 OsCYP2和OsZFP基因双敲除突变体对侧根发育影响第101页
        2.2 OsZFP基因表达模式及启动子分析第101页
        2.3 OsCYP2和OsZFP基因转录调控因子的筛选与鉴定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2.4 与OsZFP蛋白互作的靶蛋白筛选与鉴定第102-103页
参考文献第103-115页
博士期间发表论著第115页

论文共11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水稻早衰突变体(psf)叶片衰老形成与衰老速率调控的生理机制研究
下一篇:杂交水稻穗萌抑制剂筛选及其抑制机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