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向长期服役跟踪和载荷谱建立的动应力测点选取
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引言 | 第12-20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1.2.1 国内外载荷谱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2.2 国内外载荷识别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3 中国标准动车组及其转向架构架简介 | 第17-18页 |
1.3.1 中国标准动车组简介 | 第17页 |
1.3.2 动车构架基本结构 | 第17-18页 |
1.4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8-20页 |
2 载荷标定试验及数据处理 | 第20-28页 |
2.1 标定试验目的及方案分析 | 第20-23页 |
2.1.1 载荷标定试验目的 | 第20页 |
2.1.2 载荷标定试验方案 | 第20-23页 |
2.2 载荷标定试验设备简介及过程介绍 | 第23-24页 |
2.3 标定试验结果及处理 | 第24-27页 |
2.3.1 标定试验结果 | 第24-25页 |
2.3.2 载荷应变传递系数 | 第25-27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3 线路跟踪试验及测点选取 | 第28-50页 |
3.1 跟踪试验目的及内容 | 第28-29页 |
3.1.1 跟踪试验目的 | 第28页 |
3.1.2 跟踪试验工况 | 第28-29页 |
3.2 跟踪试验数据采集设备简介 | 第29-31页 |
3.3 数据处理及应力测点选取 | 第31-48页 |
3.3.1 数据处理方法分析 | 第31-34页 |
3.3.2 综合等效应力 | 第34-36页 |
3.3.3 动应力测点初选取 | 第36-4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4 损伤一致分立载荷谱建立 | 第50-66页 |
4.1 雨流计数法 | 第50-51页 |
4.2 分立载荷谱编制 | 第51-55页 |
4.2.1 分立载荷谱编制方法分析 | 第51-54页 |
4.2.2 分立载荷谱准确性分析 | 第54-55页 |
4.3 遗传算法理论 | 第55-56页 |
4.4 损伤一致分立载荷谱建立 | 第56-64页 |
4.4.1 实测应力谱损伤 | 第56-59页 |
4.4.2 实测载荷谱损伤 | 第59-61页 |
4.4.3 损伤一致性校核 | 第61-64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5 载荷敏感测点组合选取与验证 | 第66-86页 |
5.1 载荷应力传递关系 | 第66-72页 |
5.1.1 载荷敏感度分析 | 第66-70页 |
5.1.2 测点组合选取 | 第70-72页 |
5.2 矩阵理论研究 | 第72-75页 |
5.2.1 方程组求解方法 | 第72-73页 |
5.2.2 病态矩阵分析 | 第73-74页 |
5.2.3 病态矩阵求解方法 | 第74-75页 |
5.3 应力反推载荷结果分析 | 第75-80页 |
5.4 校准分析 | 第80-83页 |
5.4.1 损伤一致校准分析 | 第80-81页 |
5.4.2 相关性分析 | 第81-83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83-86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86-90页 |
6.1 总结 | 第86-88页 |
6.2 展望 | 第88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4页 |
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94-98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9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