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绪论 | 第10-21页 |
一、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0-13页 |
(一)选题背景 | 第10-12页 |
(二)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| 第13-16页 |
(一)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| 第13-14页 |
(二)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| 第14-16页 |
三、研究方法及可能创新点 | 第16-19页 |
(一)研究对象 | 第16页 |
(二)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(三)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(四)可能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四、理论应用 | 第19-21页 |
(一)全面质量管理 | 第19页 |
(二)标杆管理理论 | 第19页 |
(三)业务流程管理理论 | 第19-21页 |
第一章 温州市城市公共排水设施管理的基本现状 | 第21-30页 |
第一节 温州市城市公共排水设施管理主体 | 第21-24页 |
一、单位性质及隶属关系 | 第21页 |
二、机构设置 | 第21-22页 |
三、职能配置 | 第22-24页 |
四、人员配备 | 第24页 |
第二节 温州市城市公共排水设施管理客体 | 第24-27页 |
一、管网分布 | 第24-25页 |
二、泵站设置 | 第25-26页 |
三、污水处理厂 | 第26-27页 |
第三节 温州市城市公共排水设施管理机制 | 第27-30页 |
一、各辖区管网科 | 第27-28页 |
二、各辖区泵站科 | 第28页 |
三、污水处理厂 | 第28-30页 |
第二章 温州市城市公共排水设施管理面临的困难及成因分析 | 第30-38页 |
第一节 面临困难的种种表现 | 第30-35页 |
一、设施档案资料不齐全 | 第30页 |
二、排水设施规划管理科学性不足 | 第30-33页 |
三、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不够 | 第33页 |
四、城市地下空间管线交叉混杂,施工难度大 | 第33-34页 |
五、设施工程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| 第34页 |
六、城区排水设施建设政策处理困难 | 第34-35页 |
第二节 面临困难的深层次原因 | 第35-38页 |
一、管理理念不够先进 | 第35-36页 |
二、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| 第36页 |
三、管理流程比较复杂 | 第36-37页 |
四、管理人员素质不够高 | 第37-38页 |
第三章 发达国家城市公共排水设施管理经验借鉴 | 第38-42页 |
第一节 德国的经验借鉴 | 第38-39页 |
一、意识超前规划前瞻 | 第38页 |
二、准许私人经济参与供排水事业的经营 | 第38页 |
三、闭路电视全天监控 | 第38-39页 |
第二节 日本的经验借鉴 | 第39-40页 |
一、雨水管理体制 | 第39页 |
二、下水道改造工程 | 第39页 |
三、社会政策引导 | 第39-40页 |
第三节 瑞典的经验借鉴 | 第40-42页 |
一、市政污水处理的相关立法较完善 | 第40页 |
二、污水中营养物质控制 | 第40-41页 |
三、污泥中有毒有害物质管理 | 第41-42页 |
第四章 推进温州市城市公共排水设施科学管理的对策建议 | 第42-50页 |
第一节 确立先进管理理念 | 第42-43页 |
一、系统协调及先进性理念 | 第42页 |
二、科学技术创新理念 | 第42页 |
三、统筹兼顾、蓄排结合的理念 | 第42-43页 |
第二节 完善现行管理制度 | 第43-45页 |
一、明确边界,增强城区防涝与水利防汛间的联动机制 | 第43页 |
二、加强对内河水位的调控,建立水位调控和预降方案 | 第43-44页 |
三、建管并重、强化水闸的运行管理 | 第44-45页 |
四、排水防涝工程的规划、建设与市政建设同步进行 | 第45页 |
第三节 应用科学管理机制 | 第45-46页 |
一、理顺管理主线,实施层级管理 | 第45页 |
二、突出情感管理,激发工作热情 | 第45-46页 |
三、坚持民主管理,增强主人意识 | 第46页 |
第四节 完善管理的配套制度 | 第46-50页 |
一、实行城市排水管理办法 | 第46-47页 |
二、制定城市排水设施应急处置管理制度 | 第47-48页 |
三、研究城市排水设施科学规划制度特点 | 第48-50页 |
结论 | 第50-51页 |
一、研究的发现与贡献 | 第50页 |
二、研究的限制与不足 | 第50页 |
三、研究的展望与前瞻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成果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