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智力类型高中生的生物学概念生态差异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中文文摘 | 第4-8页 |
绪论 | 第8-14页 |
第一章 理论基础 | 第14-18页 |
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4页 |
一、概念的定义 | 第14页 |
二、概念生态的含义 | 第14页 |
第二节 课题的理论基础 | 第14-18页 |
一、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 | 第14-15页 |
二、奥斯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| 第15-16页 |
三、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| 第16页 |
四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不同智力类型学生概念生态的实践研究 | 第18-42页 |
第一节 实验方法与研究过程 | 第18-22页 |
一、设计思路 | 第18页 |
二、研究对象 | 第18-19页 |
三、研究工具 | 第19页 |
四、研究过程 | 第19-20页 |
五、数据的收集与编码 | 第20-22页 |
第二节 不同智力类型学生概念生态的实验研究 | 第22-42页 |
一、实验方案 | 第22-23页 |
二、概念生态的组成因子及主题 | 第23-24页 |
三、不同智力类型学生概念生态举例 | 第24-42页 |
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| 第42-60页 |
第一节 概念生态因关联性分析 | 第42-56页 |
一、分析性智力学生概念生态因子关联性 | 第42-47页 |
二、实践性智力学生概念生态因子关联性 | 第47-51页 |
三、创造性智力学生概念生态因子关联性 | 第51-56页 |
第二节 不同智力类型学生概念生态的共性与个性 | 第56-60页 |
一、共性分析 | 第56-57页 |
二、个性分析 | 第57-60页 |
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60-64页 |
第一节 实验结论 | 第60-61页 |
第二节 教学建议 | 第61-63页 |
第三节 研究反思 | 第63页 |
第四节 展望 | 第63-64页 |
附录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70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