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4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4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5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| 第16-22页 |
2.1 概念界定 | 第16-18页 |
2.1.1 教育公平 | 第16页 |
2.1.2 义务教育 | 第16-17页 |
2.1.3 教育均衡化 | 第17-18页 |
2.1.4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| 第18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18-22页 |
2.2.1 新公共管理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2.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2.3 内发式发展理论 | 第20-22页 |
第3章 长清区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现状 | 第22-30页 |
3.1 长清区经济发展概况 | 第22-23页 |
3.2 长清区义务教育发展概况 | 第23-24页 |
3.3 长清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及其成效 | 第24-30页 |
3.3.1 完善机制,保障适龄儿童入学机会公平均等 | 第25页 |
3.3.2 加大投入,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| 第25-26页 |
3.3.3 创设平台,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| 第26-27页 |
3.3.4 提高标准,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| 第27-30页 |
第4章 长清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| 第30-38页 |
4.1 长清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0-35页 |
4.1.1 城乡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不均衡 | 第30-31页 |
4.1.2 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不均衡 | 第31-32页 |
4.1.3 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不均衡 | 第32-33页 |
4.1.4 城乡教学质量不均衡 | 第33-35页 |
4.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5-38页 |
4.2.1 政策失衡造成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 | 第35-36页 |
4.2.2 自然环境制约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| 第36页 |
4.2.3 经济文化差异导致城乡义务教育失衡发展 | 第36-37页 |
4.2.4 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缺乏制度保障 | 第37-38页 |
第5章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| 第38-48页 |
5.1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| 第38-39页 |
5.1.1 加快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 | 第38-39页 |
5.1.2 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 | 第39页 |
5.2 加大义务教育财政投入 | 第39-41页 |
5.2.1 加大中央政府统筹力度 | 第39页 |
5.2.2 明确地方各级政府间的财政责任 | 第39-40页 |
5.2.3 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| 第40-41页 |
5.3 构建城乡义务教育教师管理新体制 | 第41-44页 |
5.3.1 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机制 | 第41页 |
5.3.2 加强城乡教师的队伍建设 | 第41-42页 |
5.3.3 完善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机制 | 第42页 |
5.3.4 改革城乡义务教育人事制度 | 第42-44页 |
5.4 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| 第44页 |
5.4.1 进一步治理薄弱环节改善办学条件 | 第44页 |
5.4.2 强化农村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 | 第44页 |
5.5 优化义务教育均衡考评机制和问责机制 | 第44-45页 |
5.6 用内发式发展理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| 第45-48页 |
5.6.1 树立自主发展意识 | 第45-46页 |
5.6.2 加强内部发展动力 | 第46-48页 |
结论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