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诉讼法论文--刑事诉讼法论文

刑事裁判文书的说理:1985-2015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1章 引言第7-8页
第2章 探赜索隐:刑事裁判文书说理的流变表征第8-12页
    2.1 1985 年—1992 年:雏形期的刑事裁判文书说理第8-10页
    2.2 1993 年—1999 年:初步规范化的刑事裁判文书说理第10-11页
    2.3 2000 年—2015 年:日益定型化的刑事裁判文书说理第11-12页
第3章 反面述评:刑事裁判文书说理的现实痼疾第12-15页
    3.1 说理结构范式的杂糅第12页
    3.2 说理话语修辞的不当第12-13页
    3.3 重构事实说理的阙如第13页
    3.4 法律规范说理的混乱第13页
    3.5 证据采信说理的苟简第13-14页
    3.6 量刑部分说理的缺位第14-15页
第4章 原因探析:当前刑事裁判文书说理弊病的成因第15-21页
    4.1 社会学分析——“法官在社会”与“社会中的法官”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异化的角色安排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逼仄的说理环境第16-17页
    4.2 经济学分析——刑事裁判充分说理的成本效益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充分说理的成本和潜在风险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充分说理的既得和期待利益第18页
    4.3 工具论分析:说理模式的僵化和解释能力的匮乏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平面耦合式的论证说理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滞后的规范解释能力第19-21页
第5章 路径管窥:提升刑事裁判文书说理质量的进路第21-40页
    5.1 说理话语改进:话语规范化表达与人文色彩的赋予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话语规范化的表达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人文色彩的赋予第22-23页
    5.2 说理模式改进:结构范式优化与阶层式分析说理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结构范式的优化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阶层式分析说理第24-25页
    5.3 说理方法改进:演绎推理的价值介入与多元解释方法的运用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演绎推理的价值介入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多元解释方法的运用第26-27页
    5.4 说理激励改进:文书撰写者的署名与不同意见的呈现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文书撰写者的署名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不同意见的呈现第28-29页
    5.5 配套措施改进:对话互动机制的重构与文书说理的绩效考核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对话互动机制的重构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文书说理的绩效考核第31-32页
    5.6 思维惯势改进:说理观念的革新与论理技能的专业培训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说理观念的革新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论理技能的专业培训第34-35页
    5.7 说理篇幅改进:文书篇幅的延展与论理边界的找寻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7.1 文书篇幅的延展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7.2 论理边界的找寻第37-40页
第6章 结论第40-41页
致谢第41-42页
参考文献第42-44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4页

论文共4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行政诉讼法语境下民行交叉案件的类型化处理
下一篇:行政复议机关诉讼地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