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政复议机关诉讼地位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7-10页 |
第2章 行政复议机关诉讼地位立法概况 | 第10-16页 |
2.1 1989 年行政诉讼法规定 | 第10-11页 |
2.1.1 法律及司法解释的具体规定 | 第10-11页 |
2.1.2 特定时期的立法考虑 | 第11页 |
2.2 几种主要观点交锋辨析 | 第11-14页 |
2.2.1 一律说 | 第11-12页 |
2.2.2 传统两分说 | 第12-13页 |
2.2.3 取消说 | 第13-14页 |
2.3 2014 年行政诉讼法规定 | 第14-16页 |
2.3.1 法律及司法解释的具体规定 | 第14页 |
2.3.2 立法修改意图阐述 | 第14-16页 |
第3章“共同被告”模式司法现状与理论反思 | 第16-29页 |
3.1“共同被告”模式司法实效分析 | 第16-19页 |
3.2“共同被告”模式理论反思 | 第19-23页 |
3.2.1 划分标准自身界定 | 第19-21页 |
3.2.2“共同被告”构成要素 | 第21-23页 |
3.3“共同被告”模式对审判实践的影响 | 第23-26页 |
3.3.1 案件级别管辖错位问题 | 第23-24页 |
3.3.2 举证责任分配问题 | 第24-25页 |
3.3.3 法院受理、审理对象与一并裁判问题 | 第25-26页 |
3.4“共同被告”模式对行政复议改革的制约 | 第26-29页 |
3.4.1 制约了行政复议决定类型的完善 | 第26页 |
3.4.2 制约了行政复议应有效果的发挥 | 第26-27页 |
3.4.3 对行政复议改革增添阻力 | 第27-29页 |
第4章 行政复议机关诉讼地位新构思 | 第29-38页 |
4.1 行政争议定义、意义及其分类 | 第29-32页 |
4.1.1 行政争议的定义 | 第29-30页 |
4.1.2 行政争议的意义 | 第30-31页 |
4.1.3 行政争议的分类 | 第31-32页 |
4.2 诉讼请求类型化分析 | 第32-33页 |
4.3“混合两分说”主要思路 | 第33-35页 |
4.4“混合两分说”构思可行性 | 第35-38页 |
4.4.1 符合划分标准基本要求 | 第35-36页 |
4.4.2 行政复议机关诉讼负担适度 | 第36页 |
4.4.3 配套改革设计简化 | 第36-38页 |
第5章 结语 | 第38-39页 |
致谢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