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10页 |
英文摘要 | 第10-13页 |
1 前言 | 第13-24页 |
·转录因子家族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T-box转录因子家族的研究进展 | 第14-21页 |
·T-box基因 | 第15-16页 |
·T-box结构域 | 第16页 |
·tbx20基因 | 第16-18页 |
·tbx1基因 | 第18-19页 |
·其他亚家族T-box基因 | 第19-21页 |
·T(Brachyury)亚家族成员 | 第19页 |
·Tbx2亚家族成员 | 第19-20页 |
·Tbx6亚家族成员 | 第20页 |
·Tbr亚家族成员 | 第20-21页 |
·家蚕丝腺研究进展 | 第21-22页 |
·家蚕神经研究进展 | 第22-23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3-24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4-42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4-29页 |
·实验动物 | 第24页 |
·质粒与菌株 | 第24页 |
·生化试剂 | 第24-27页 |
·试剂与试剂盒 | 第24-25页 |
·主要试剂的配制 | 第25-27页 |
·PCR引物 | 第27页 |
·生物信息学分析所用网站和软件 | 第27-28页 |
·实验所用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8-29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9-42页 |
·蚁蚕cDNA的合成 | 第29-31页 |
·蚁蚕RNA的提取 | 第29-30页 |
·cDNA的合成 | 第30-31页 |
·家蚕Bmtbx1与家蚕Bmtbx20的克隆 | 第31-32页 |
·目的基因的鉴定 | 第31-32页 |
·PCR扩增目的基因 | 第32页 |
·克隆载体的构建 | 第32-35页 |
·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回收 | 第32-33页 |
·连接反应 | 第33页 |
·连接反应产物的转化 | 第33-34页 |
·菌液PCR鉴定 | 第34页 |
·测序结果比对 | 第34页 |
·质粒DNA的提取 | 第34-35页 |
·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35-37页 |
·质粒与原核表达载体的酶切 | 第35-36页 |
·连接反应 | 第36-37页 |
·重组表达载体的原核表达 | 第37-38页 |
·蛋白表达 | 第37-38页 |
·蛋白纯化 | 第38页 |
·SDS-PAGE电泳检测 | 第38-39页 |
·样品 | 第38页 |
·分离胶的制备 | 第38-39页 |
·浓缩胶的制备 | 第39页 |
·电泳 | 第39页 |
·重组蛋白透析复性 | 第39-40页 |
·抗体制备 | 第40页 |
·ELISA法检测抗体效果 | 第40页 |
·组织抗体染色 | 第40-42页 |
·抗体稀释 | 第40页 |
·实验材料制备 | 第40-41页 |
·蚕卵及各组织抗体染色 | 第41-42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42-58页 |
·Bmtbx20与Bmtbx1基因的克隆 | 第42-47页 |
·Bmtbx20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| 第42-44页 |
·Tbx20的进化树的构建 | 第44-45页 |
·Bmtbx1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| 第45-47页 |
·Tbx1的进化树的构建 | 第47页 |
·BmTbx20与BmTbx1的多克隆抗体的获得 | 第47-51页 |
·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47-48页 |
·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| 第48-49页 |
·多克隆抗体效价的检测 | 第49-51页 |
·BmTbx20与BmTbx1的组织定位 | 第51-58页 |
·BmTbx20在家蚕胚胎的组织定位 | 第51-52页 |
·BmTbx20与BmTbx1在家蚕幼虫气管的组织定位 | 第52-53页 |
·BmTbx20与BmTbx1在家蚕幼虫的脂肪体表达 | 第53页 |
·BmTbx20与BmTbx1在家蚕幼虫的丝腺表达 | 第53-58页 |
4 讨论 | 第58-60页 |
5 结论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71页 |
附录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