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测度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1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9页 |
·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| 第9-10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实践价值 | 第10页 |
·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-11页 |
第二章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综述 | 第11-23页 |
·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概况 | 第11-14页 |
·国外概况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概况 | 第12-14页 |
·社会责任感内涵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社会责任感特征研究 | 第15页 |
·社会责任感分类研究 | 第15-16页 |
·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测度评价研究 | 第16-20页 |
·理论依据 | 第16-18页 |
·测量过程 | 第18-19页 |
·测量结论 | 第19-20页 |
·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策略研究 | 第20-2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1-23页 |
第三章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机理及其测度 | 第23-55页 |
·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机理 | 第23-25页 |
·社会责任认知 | 第23-24页 |
·社会责任认同 | 第24页 |
·社会责任行动 | 第24页 |
·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机理 | 第24-25页 |
·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测度 | 第25-53页 |
·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测度的可能性 | 第25-26页 |
·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测度的必要性 | 第26页 |
·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测度方法 | 第26-53页 |
·正式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| 第53-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四章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证分析 | 第55-99页 |
·调查样本概述 | 第55-56页 |
·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基本状况 | 第56-57页 |
·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相关性分析 | 第57-59页 |
·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种种差异 | 第59-97页 |
·社会责任感性别差异 | 第59-63页 |
·社会责任感年级差异 | 第63-72页 |
·社会责任感学科差异 | 第72-93页 |
·社会责任感生源地差异 | 第93-95页 |
·社会责任感毕业高中类型差异 | 第95-9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7-99页 |
第五章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分析 | 第99-103页 |
·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存在问题 | 第99-100页 |
·大学生自我意识不成熟 | 第99页 |
·校园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| 第99-100页 |
·市场经济的影响 | 第100页 |
·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各种差异 | 第100-103页 |
·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性别差异 | 第100-101页 |
·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年级差异 | 第101-102页 |
·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学科差异 | 第102-103页 |
第六章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策略 | 第103-109页 |
·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 | 第103-104页 |
·增强大学生认知的主动性 | 第103页 |
·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| 第103-104页 |
·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| 第104页 |
·社会责任教育要兼顾各种差异 | 第104-106页 |
·社会责任教育要兼顾性别差异 | 第104-105页 |
·社会责任教育要兼顾年级差异 | 第105页 |
·社会责任教育要兼顾学科差异 | 第105-106页 |
·社会责任教育要齐抓共管协同进行 | 第106-109页 |
·家庭教育是基础因素 | 第106页 |
·学校教育是关键环节 | 第106-107页 |
·社会教育是重要途径 | 第107-109页 |
第七章 结论 | 第109-111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109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109-11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1-115页 |
附录A | 第115-119页 |
附录B | 第119-123页 |
附录C | 第123-12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| 第125-126页 |
致谢 | 第12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