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2页 |
| 引言 | 第12-13页 |
| 1 研究进展综述 | 第13-24页 |
| ·林业生物质能源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| 第13页 |
| ·文冠果概述 | 第13-14页 |
| ·文冠果的价值 | 第14-15页 |
| ·能源价值 | 第14-15页 |
| ·食用药用价值 | 第15页 |
| ·观赏生态价值 | 第15页 |
| ·文冠果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| ·文冠果选育研究现状 | 第16页 |
| ·文冠果落花落果机理研究现状 | 第16页 |
| ·文冠果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| 第16页 |
| ·文冠果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| ·文冠果整形修剪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| ·文冠果水肥管理研究现状 | 第18页 |
| ·文冠果病虫害防治研究现状 | 第18页 |
| ·文冠果作为生产生物质能源的原料存在的问题 | 第18-19页 |
| ·果树修剪技术研究进展 | 第19-24页 |
| ·结果枝组是修剪的理论基础 | 第19页 |
| ·修剪可以均衡树势,促进稳产高产 | 第19-20页 |
| ·修剪可以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 | 第20页 |
| ·修剪可以提高营养生长,促进成花 | 第20-21页 |
| ·修剪可以调节树体内部营养与水分的分配运转 | 第21-22页 |
| ·调节树体内源激素的分布 | 第22-24页 |
|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24-30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24页 |
| ·试验地概况 | 第24页 |
| ·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4-28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24-25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25-26页 |
| ·指标测定方法 | 第26-27页 |
| ·数据处理及分析 | 第27-28页 |
| ·技术路线图 | 第28-30页 |
| 3 结果与分析 | 第30-50页 |
| ·文冠果一年生枝条分级标准 | 第30-31页 |
| ·文冠果结果与枝条主要性状因子间的相关分析 | 第31-37页 |
| ·结果枝各性状与结果的关系 | 第31-35页 |
| ·结果母枝各性状与结果的关系 | 第35-37页 |
| ·结果枝与营养枝直径的比较 | 第37页 |
| ·拉枝对文冠果叶碳氮含量的影响 | 第37-40页 |
| ·不同拉枝角度对氮含量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| ·不同拉枝角度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| ·不同拉枝角度对淀粉含量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| ·不同拉直角度对碳氮比的影响 | 第40页 |
| ·修剪对文冠果一年生枝条上不同部位芽内源激素分布的影响 | 第40-44页 |
| ·拉枝对不同部位芽内源激素分布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| ·刻芽对不同部位芽内源激素分布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| ·短截对不同部位芽内源激素分布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| ·修剪对文冠果一年生枝条上不同部位芽内源激素平衡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| ·拉枝对内源激素平衡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| ·刻芽对内源激素平衡的影响 | 第45页 |
| ·短截对内源激素平衡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| ·修剪对文冠果枝条生长发育和坐果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| ·单位面积不同留枝量对产量的影响 | 第47-50页 |
| 4 结论与讨论 | 第50-60页 |
| ·讨论 | 第50-56页 |
| ·文冠果一年生枝条分级标准 | 第50页 |
| ·文冠果结果与枝条主要性状因子间的相关分析 | 第50-51页 |
| ·拉枝对文冠果叶碳氮含量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| ·修剪对一年生枝条上不同部位芽内源激素分布和平衡的影响 | 第52-54页 |
| ·单位面积不同留质量对产量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| ·结论 | 第56-58页 |
| ·展望 | 第58-6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0-70页 |
| 个人简介 | 第70-72页 |
| 导师简介 | 第72-74页 |
| 获得成果目录 | 第74-76页 |
| 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