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清基督教传播的冲突与适应--基于1860—1911年苏南地方社会的考察
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1页 |
| 绪论 | 第11-16页 |
| 一、研究缘起及意义 | 第11页 |
| 二、学术史回顾 | 第11-14页 |
| 三、基本思路与方法 | 第14页 |
| 四、创新与不足 | 第14-16页 |
| 第一章 清前期“禁教”到晚清传教 | 第16-28页 |
| 第一节“禁教”时期的基督教与基层社会 | 第17-21页 |
| 一、底层传教路线的出现 | 第17-19页 |
| 二、教徒在基层社会的发展 | 第19-21页 |
| 第二节 1860年后:“合法”进入地方社会 | 第21-27页 |
| 一、不平等条约的保护 | 第22-26页 |
| 二、教徒在地方社会的广泛分布 | 第26-27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| 第二章 基督教与地方社会的冲突 | 第28-45页 |
| 第一节 与地方社会产生冲突的原因 | 第28-32页 |
| 一、地方社会对基督教的误解 | 第29-30页 |
| 二、地方绅士对基督教的政治排斥 | 第30-32页 |
| 第二节 传教冲突的诸种形式 | 第32-44页 |
| 一、还堂交涉 | 第33-35页 |
| 二、官绅反教 | 第35-37页 |
| 三、教民抗捐 | 第37-40页 |
| 四、流民滋事 | 第40-44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| 第三章 基督教与地方社会的适应 | 第45-62页 |
| 第一节 传教事业逐步本土化 | 第45-49页 |
| 一、西方教会对华传教政策的转变 | 第46页 |
| 二、地方社会对传教事业逐渐适应 | 第46-49页 |
| 第二节 适应地方社会的方式 | 第49-61页 |
| 一、传教人员进入地方社会的训练 | 第49-52页 |
| 二、医疗救助的社会影响 | 第52-56页 |
| 三、教会学校与地方社会 | 第56-58页 |
| 四、社会改革与地方适应 | 第58-61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| 结语 | 第62-6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4-68页 |
| 致谢 | 第68-69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