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·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0-12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0-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·国内外关于“生前遗嘱”的研究综述 | 第12-14页 |
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3-14页 |
·本文研究的重点、难点和创新之处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| 第14-15页 |
·创新之处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“生前遗嘱”概述 | 第16-25页 |
·“生前遗嘱”的产生背景及概念 | 第16-19页 |
·“生前遗嘱”产生的背景 | 第16-18页 |
·“生前遗嘱”的概念 | 第18-19页 |
·“生前遗嘱”的主要内容 | 第19-22页 |
·“生前遗嘱”的主要内容 | 第19-20页 |
·“生前遗嘱”与压力测试、资本规划、应急预案等工具的关系 12 | 第20-22页 |
·“生前遗嘱”的目标及具体适用 | 第22-25页 |
·“生前遗嘱”的目标 | 第22-23页 |
·“生前遗嘱”的具体适用 | 第23-25页 |
第3章 我国民营银行推行“生前遗嘱”必要性分析 | 第25-37页 |
·我国民营银行发展概述 | 第25-28页 |
·民营银行概念的界定 | 第25-26页 |
·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状况 | 第26-27页 |
·民营银行的优势 | 第27-28页 |
·发展民营银行的意义 | 第28-31页 |
·推动金融体制改革,促进金融竞争 | 第28-29页 |
·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必然要求 | 第29-30页 |
·是促进民间金融规范发展,维护金融秩序的现实途径 | 第30-31页 |
·我国民营银行推行“生前遗嘱”的必要性 | 第31-37页 |
·提升监管效率,突出监管目标 | 第31-32页 |
·提高民营银行风险处置能力的需要 | 第32页 |
·完善民营银行退出机制的需要 | 第32-33页 |
·维护广大中小存款人利益的需要 | 第33-34页 |
·我国银行监管存在问题 | 第34-37页 |
第4章 我国民营银行推行“生前遗嘱”可行性分析 | 第37-45页 |
·“生前遗嘱”在国外推行的现状 | 第37-40页 |
·“生前遗嘱”在美国推行的现状 | 第37-38页 |
·“生前遗嘱”在英国推行的现状 | 第38-39页 |
·“生前遗嘱”在其他层面推行的现状 | 第39-40页 |
·民营银行推行“生前遗嘱”的可行性 | 第40-45页 |
·发展民营银行的政策障碍已消除 | 第40页 |
·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与民间资金的充足供给 | 第40-41页 |
·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| 第41-42页 |
·金融制度和监管格局的不断完善 | 第42-43页 |
·市场经济改革中的金融风险意识已深入人心 | 第43-45页 |
第5章 我国民营银行推行“生前遗嘱”的政策建议 | 第45-52页 |
·对民营银行方面的政策建议 | 第45-48页 |
·制定恢复计划 | 第45页 |
·强化银行内部治理机制 | 第45-46页 |
·建立信息管理系统,促进信息共享 | 第46-47页 |
·恢复计划的更新和计划触发的条件 | 第47-48页 |
·对监管机构方面的政策建议 | 第48-52页 |
·制定处置计划 | 第48-49页 |
·构建危机处置损失分摊机制,实现稳健处理 | 第49页 |
·完善、健全、规范民营银行破产的相关制度 | 第49-50页 |
·计划的审查与“生前遗嘱”的教育宣传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| 第55-56页 |
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