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1 绪论 | 第8-14页 |
·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| 第8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·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| 第8-12页 |
·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| 第9-11页 |
·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1-12页 |
·主要研究方法、思路及主要内容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2-13页 |
·主要内容 | 第13页 |
·本文的不足之处 | 第13-14页 |
2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金融合作的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4-19页 |
·最优货币区理论 | 第14-16页 |
·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博弈理论 | 第16-17页 |
·区域金融中心理论 | 第17-19页 |
3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金融合作的条件分析 | 第19-28页 |
·上合组织框架下的金融合作机制 | 第19-20页 |
·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双方政策和战略目标 | 第20-21页 |
·共同建设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构想的提出 | 第20-21页 |
·哈萨克斯坦“2050 战略”对双方金融合作的支持 | 第21页 |
·国际货币政策协调能力的提高 | 第21页 |
·能源合作的不断加深 | 第21-24页 |
·经贸关系不断深化 | 第24-28页 |
·经贸关系的日益完善 | 第24-27页 |
·较高的经济开放程度推进了双方金融合作 | 第27-28页 |
4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金融合作的现状分析 | 第28-33页 |
·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货币金融合作 | 第28-29页 |
·贸易项下的金融合作 | 第29页 |
·投资金融合作 | 第29-31页 |
·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 | 第31-32页 |
·央行之间的合作 | 第31-32页 |
·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 | 第32页 |
·金融业务上的合作 | 第32-33页 |
5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金融合作的障碍分析 | 第33-39页 |
·政策方面的障碍 | 第33-35页 |
·协议缺乏约束力导致金融合作效率的不高 | 第33页 |
·多种经济组织的并存阻碍双方区域金融合作的顺利进展 | 第33-34页 |
·银行法相关条款的不一致性对合作起到了限制性作用 | 第34页 |
·无形压力的产生影响着区域金融合作根基的巩固 | 第34页 |
·合作上群众基础的缺乏制约着区域金融合作的深度 | 第34-35页 |
·经济方面的障碍 | 第35-36页 |
·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| 第35-36页 |
·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不高 | 第36页 |
·金融领域方面的障碍 | 第36-37页 |
·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较低 | 第36页 |
·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金融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| 第36-37页 |
·哈萨克斯坦坚戈汇率波动幅度较大 | 第37页 |
·其他方面的障碍 | 第37-39页 |
·哈萨克斯坦经济主体人民币结算意愿不强 | 第37页 |
·境内试点企业议价能力弱 | 第37-38页 |
·人民币出入境渠道不顺畅 | 第38页 |
·美日俄等发达国家中亚战略制约着区域金融合作的深化 | 第38-39页 |
6 促进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金融合作的对策建议 | 第39-44页 |
·进一步优化双方金融合作的政策环境 | 第39-40页 |
·加强政府间的合作 | 第39-40页 |
·加强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建设 | 第40页 |
·加强中央银行及监管机构的合作 | 第40页 |
·加快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建立自贸区的谈判进程 | 第40页 |
·挖掘上海合作组织的潜力 | 第40-41页 |
·设立中哈紧急救援基金账户 | 第40-41页 |
·在上合组织框架下进一步深化能源金融合作 | 第41页 |
·进一步深化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 | 第41-42页 |
·调整产业结构,优化贸易结构 | 第41-42页 |
·巩固原有外贸主体市场,实现外贸市场的多元化 | 第42页 |
·着重双方金融市场培育 | 第42-44页 |
·提高金融服务水平,大力推进人民币结算业务 | 第42页 |
·新疆建立面对中亚的次区域金融中心 | 第42-43页 |
·积极利用新的金融合作机遇 | 第43页 |
·建立开发性融资合作机制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在校期间发论文情况 | 第47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