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前言 | 第12-15页 |
一、选题意义 | 第12页 |
二、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2-13页 |
三、本文主题和论证思路 | 第13页 |
四、研究方法和预期创新 | 第13-15页 |
第一章 我国控制股东自我交易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| 第15-24页 |
第一节 控制股东及控制股东自我交易的相关概念 | 第15-18页 |
一、控制股东 | 第15-16页 |
二、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 | 第16-17页 |
三、控制股东的自我交易 | 第17-18页 |
第二节 我国控制股东自我交易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| 第18-23页 |
一、控制股东自我交易法律规制的经济学分析 | 第18-19页 |
二、我国控制股东自我交易的历史沿革和制度背景 | 第19-21页 |
三、我国控制股东自我交易的现状与问题 | 第21-2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我国控制股东自我交易法律控制机制及存在问题 | 第24-33页 |
第一节 我国控制股东自我交易的法律控制机制 | 第24-29页 |
一、产权规则与责任规则 | 第25-28页 |
二、我国控制股东自我交易的法律控制机制 | 第28-29页 |
第二节 我国控制股东自我交易法律控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2页 |
一、识别标准的缺乏 | 第29-30页 |
二、责任制度的缺乏 | 第30-3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我国控制股东自我交易的司法审查 | 第33-40页 |
第一节 域外法制经验 | 第33-35页 |
一、美国法的识别标准 | 第33-35页 |
二、英国法的识别标准 | 第35页 |
第二节 我国控制股东自我交易司法审查标准的构建 | 第35-39页 |
一、理念与原则 | 第35-37页 |
二、我国控制股东自我交易司法审查标准的构建 | 第37-3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四章 我国控制股东自我交易责任规则的完善 | 第40-54页 |
第一节 我国控制股东自我交易责任模式的选择 | 第40-47页 |
一、德国法的责任规则体系 | 第41-43页 |
二、对德国法责任规则体系的批判 | 第43-45页 |
三、我国控制股东自我交易责任模式的选择 | 第45-47页 |
第二节 我国控制股东自我交易责任规则具体制度构建 | 第47-53页 |
一、责任主体的扩张 | 第47-49页 |
二、责任内容的完善 | 第49-51页 |
三、责任实现机制的完善 | 第51-52页 |
四、国家控制股东的特殊规制 | 第52-5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结论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