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| ·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 | 第11页 |
| ·研究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| ·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| 第15-16页 |
| ·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6-18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6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| 第2章 主要影响大学生的西方社会思潮概述 | 第18-27页 |
| ·基本概念界定 | 第18-21页 |
| ·社会思潮 | 第18-19页 |
| ·西方社会思潮 | 第19-20页 |
| ·社会思潮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| 第20-21页 |
| ·西方社会思潮的本质和特点 | 第21-22页 |
| ·西方社会思潮的本质 | 第21页 |
| ·西方社会思潮的特点 | 第21-22页 |
| ·当前对大学生群体影响较大的西方社会思潮 | 第22-27页 |
| ·新自由主义思潮 | 第22-23页 |
| ·消费主义思潮 | 第23-24页 |
| ·极端个人主义思潮 | 第24-25页 |
| ·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| 第25-27页 |
| 第3章 西方社会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与影响 | 第27-39页 |
| ·西方社会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现状 | 第27-29页 |
| ·大学生群体对西方社会思潮的认知度考察 | 第27-28页 |
| ·西方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群体的主要路径 | 第28-29页 |
| ·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群体思想行为的影响分析 | 第29-32页 |
| ·对大学生群体心理层面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| ·对大学生群体思想层面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| ·对大学生群体行为层面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| ·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的主要特点 | 第32-34页 |
| ·影响形式具有复杂、多样性 | 第32页 |
| ·影响对象具有易受、易变性 | 第32-33页 |
| ·影响内容具有灵敏、贴近性 | 第33页 |
| ·影响过程具有渐进、可控性 | 第33-34页 |
| ·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效应评析 | 第34-39页 |
| ·积极影响 | 第34-35页 |
| ·负面影响 | 第35-37页 |
| ·未来预期影响 | 第37-39页 |
| 第4章 西方社会思潮影响下树立大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对策 | 第39-50页 |
| ·加强对西方社会思潮研究,提高社会思潮引领的有效性 | 第39-42页 |
| ·研究西方社会思潮应把握几个问题 | 第39-40页 |
| ·提高大学生群体对西方社会思潮的鉴别力和批判力 | 第40-41页 |
| ·把握西方社会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与流变特点 | 第41页 |
| ·加强对西方社会思潮的预防和控制研究 | 第41-42页 |
| ·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,提高自身文化理论的吸引力 | 第42-46页 |
| ·注重研究中国国情,加强自身理论建设与现实问题的结合 | 第42-43页 |
| 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宣传教育 | 第43-44页 |
| ·高度重视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与宣传教育 | 第44-45页 |
| ·加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宣传教育 | 第45-46页 |
| ·拓展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有效路径,提高引领路径的可操作性 | 第46-50页 |
| ·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方式 | 第46-47页 |
| ·发挥校园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| 第47页 |
| ·加强社会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| 第47-48页 |
| ·发挥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与引导功能 | 第48页 |
| ·提高大学生自身思想道德的修养 | 第48-50页 |
| 结语 | 第50-51页 |
| 致谢 | 第51-5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