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9-15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·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0-12页 |
·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2页 |
·本文的研究思路、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| 第12-15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概念界定及基本特征 | 第15-25页 |
·中外感恩传统溯源 | 第15-19页 |
·中国文化中的感恩传统 | 第15-19页 |
·西方文化中的感恩传统 | 第19页 |
·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概念界定 | 第19-21页 |
·感恩的含义 | 第20-21页 |
·感恩教育的含义 | 第21页 |
·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含义 | 第21页 |
·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基本特征 | 第21-25页 |
·道德性 | 第22页 |
·体验性 | 第22-23页 |
·主体性 | 第23页 |
·实践性 | 第23-25页 |
第3章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及成因 | 第25-32页 |
·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 | 第25-27页 |
·对社会救助之恩的缺失 | 第25-26页 |
·对高校教育感恩的缺失 | 第26页 |
·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缺失 | 第26-27页 |
·对人际交往的友情的漠视 | 第27页 |
·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成因 | 第27-32页 |
·社会因素 | 第28页 |
·学校因素 | 第28-29页 |
·家庭因素 | 第29页 |
·个体因素 | 第29-30页 |
·机制因素 | 第30-32页 |
第4章 加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 | 第32-46页 |
·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社会环境优化 | 第32-35页 |
·营造感恩的社会风气 | 第32-33页 |
·优化良好的感恩教育舆论环境 | 第33-34页 |
·形成相互施恩与感恩的人际关系体系 | 第34-35页 |
·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高校途径探寻 | 第35-37页 |
·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感恩教育的主渠道 | 第35-36页 |
·将感恩教育融入大学生的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 | 第36-37页 |
·感恩教育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| 第37页 |
·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家庭氛围营造 | 第37-40页 |
·坚持家庭感恩教育的持久性 | 第38页 |
·大学生的家长以感恩情景现身说法 | 第38-39页 |
·加强亲子关系互动的家庭情感教育 | 第39-40页 |
·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个体素质提升 | 第40-43页 |
·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,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| 第40-41页 |
·加强自我教育,增强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| 第41页 |
·开展主题教育,使大学生明确感恩的意义 | 第41-42页 |
·深入开展大学生感恩实践活动 | 第42-43页 |
·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机制构建 | 第43-46页 |
·感恩价值导向机制 | 第43-44页 |
·感恩人格塑造机制 | 第44页 |
·感恩实践运行机制 | 第44-46页 |
结语 | 第46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研课题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