轨道车辆碰撞动力学特性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18页 |
| ·课题来源 | 第10页 |
| ·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4页 |
| ·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0-14页 |
| ·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4页 |
| ·国内外轨道车辆碰撞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| ·章节安排 | 第1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7-18页 |
| 2 车辆编组碰撞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18-26页 |
| ·缓冲器 | 第18-21页 |
| ·缓冲器概述 | 第18-19页 |
| ·缓冲器工作原理及模型的建立 | 第19-20页 |
| ·缓冲器的性能参数 | 第20-21页 |
| ·车辆参数 | 第21页 |
| ·车辆编组的碰撞动力学模型 | 第21-22页 |
| ·模型方程 | 第22-23页 |
| ·计算参数及初始条件的确定 | 第23-2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| 3 车辆碰撞仿真 | 第26-39页 |
| ·MATLAB 模型的建立 | 第26-33页 |
| ·MATLAB 简介 | 第26-28页 |
| ·计算系统响应的方法 | 第28-30页 |
| ·在 MATLAB 中建立碰撞模型 | 第30-33页 |
| ·MATLAB 仿真及分析 | 第33-38页 |
| ·响应数据及分析 | 第33-36页 |
| ·其他情况下的响应数据分析 | 第36-3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| 4 碰撞动力学分析 | 第39-54页 |
| ·需要改变的缓冲器参数 | 第39页 |
| ·改变缓冲器的阻尼系数 | 第39-43页 |
| ·缓冲行程 | 第39-41页 |
| ·最大冲击力 | 第41页 |
| ·碰撞分界面缓冲器能量吸收比例 | 第41-42页 |
| ·所有缓冲器吸收的能量 | 第42-43页 |
| ·缓冲器的平均吸收率 | 第43页 |
| ·改变缓冲器的弹性系数 | 第43-47页 |
| ·缓冲行程 | 第44-45页 |
| ·最大冲击力 | 第45页 |
| ·碰撞分界面缓冲器能量吸收比例 | 第45-46页 |
| ·缓冲器吸收的总能量 | 第46-47页 |
| ·缓冲器平均吸收率 | 第47页 |
| ·六车编组与刚性固定墙碰撞 | 第47-52页 |
| ·仅改变阻尼系数 | 第47-50页 |
| ·仅改变弹性系数 | 第50-5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| 5 总结与展望 | 第54-56页 |
| ·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 | 第54-55页 |
| ·工作展望 | 第55-56页 |
| 致谢 | 第56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
| 附录 A | 第62-72页 |
| 附录 B | 第72-80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0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