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业新手手段导向决策逻辑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目录 | 第8-10页 |
Contents | 第10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3-15页 |
·创业研究思路转变 | 第13-14页 |
·创业教育模式转变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的问题 | 第15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·论文结构安排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8-19页 |
·深化手段导向的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·聚焦于创业新手的手段导向决策逻辑 | 第18-19页 |
·为创业新手的创业教育提供理论解释 | 第19页 |
·研究创新点 | 第19-2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| 第21-41页 |
·理论基础 | 第21-29页 |
·手段导向的基本内涵 | 第21页 |
·手段导向与目标导向理论概述 | 第21-23页 |
·目标导向与手段导向的比较 | 第23-25页 |
·手段导向的问题空间 | 第25-26页 |
·手段导向的决策原则 | 第26-29页 |
·手段导向研究综述 | 第29-31页 |
·概念研究综述 | 第29-30页 |
·实证研究综述 | 第30-31页 |
·手段导向研究评述 | 第31页 |
·创业专家和创业新手的区别 | 第31-32页 |
·基本概念界定 | 第31页 |
·创业专家和创业新手之间的区别 | 第31-32页 |
·不确定性研究综述 | 第32-35页 |
·奈特不确定性 | 第32-34页 |
·环境不确定性 | 第34-35页 |
·不确定性研究评述 | 第35页 |
·创业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| 第35-38页 |
·创业自我效能感概述 | 第35-36页 |
·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测量维度 | 第36页 |
·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 | 第36-37页 |
·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绩效 | 第37页 |
·创业自我效能感研究评述 | 第37-38页 |
·创业警觉性研究综述 | 第38-40页 |
·创业警觉性的概念内涵 | 第38页 |
·创业警觉性的测量维度 | 第38-39页 |
·创业警觉性与机会识别关系 | 第39-40页 |
·创业警觉性研究评述 | 第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3章 研究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| 第41-55页 |
·研究模型构建 | 第41-48页 |
·形成型测量模型概述 | 第41-44页 |
·作为形成型构念的手段导向 | 第44-47页 |
·研究模型构建 | 第47-48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48-54页 |
·手段导向对新企业创建成效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·前因变量对手段导向各维度的影响 | 第49-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4章 研究设计 | 第55-71页 |
·样本与数据来源 | 第55-5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57-60页 |
·结构方程简介 | 第57页 |
·结构方程的建模步骤 | 第57-58页 |
·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 | 第58-60页 |
·变量测量 | 第60-70页 |
·对核心变量手段导向维度的测量 | 第60-67页 |
·对结果变量的测量 | 第67-68页 |
·对前因变量的测量 | 第68-7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5章 实证分析 | 第71-80页 |
·二阶模型识别暨结果变量分析 | 第71-73页 |
·模型识别基本说明 | 第71页 |
·数据处理结果分析 | 第71-73页 |
·手段导向影响因素分析 | 第73-74页 |
·结果讨论 | 第74-79页 |
·手段导向对创建活动的影响讨论 | 第75页 |
·手段导向对创建速度的影响讨论 | 第75-76页 |
·不确定性对手段导向四个维度的影响讨论 | 第76-77页 |
·创业自我效能感对手段导向四个维度的影响讨论 | 第77-78页 |
·创业警觉性对手段导向四个维度的影响讨论 | 第78-7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研究结论 | 第80-83页 |
研究结论 | 第80-81页 |
研究局限与展望 | 第81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9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0-91页 |
致谢 | 第91-92页 |
详细摘要 | 第92-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