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进我国监狱服刑罪犯社会化管理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绪论 | 第9-18页 |
一、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(一) 国际国内背景 | 第9-10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二、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1-16页 |
(一)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(二)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4-16页 |
三、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| 第16-18页 |
(一) 论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(二) 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6-18页 |
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其相关理论依据分析 | 第18-27页 |
第一节 社会化管理概念的界定 | 第18-23页 |
一、 社会化管理概念 | 第18-20页 |
二、 监狱服刑罪犯社会化管理的界定 | 第20-23页 |
第二节 推进监狱服刑罪犯社会化管理的理论依据 | 第23-25页 |
一、 无缝隙政府管理理论 | 第23-24页 |
二、 复归理论 | 第24-25页 |
第三节 推进监狱服刑罪犯社会化管理的法律依据 | 第25-27页 |
一、 加快监狱社会化的立法 | 第25-26页 |
二、 加强监狱社会化的政策保障 | 第26-27页 |
第二章 当前我国监狱管理的现状 | 第27-39页 |
第一节 监狱管理体制的特殊现状 | 第27-30页 |
一、 监狱管理体制的的构成 | 第27页 |
二、 监狱管理体制的特殊现状 | 第27-30页 |
第二节 监狱人民警察的尴尬现状 | 第30-35页 |
一、 监狱人民警察地位及作用 | 第30-31页 |
二、 监狱人民警察的尴尬现状 | 第31-35页 |
第三节 监狱罪犯的贫乏现状 | 第35-39页 |
一、 监狱罪犯的概念及特征 | 第35-36页 |
二、 监狱罪犯贫乏现状 | 第36-39页 |
第三章 推进监狱罪犯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| 第39-47页 |
第一节 落后的监狱管理体制 | 第39-41页 |
一、 有限的监狱职能 | 第39-40页 |
二、 模糊的监狱职能 | 第40页 |
三、 法治化的不完备 | 第40页 |
四、 行刑手段的不完善 | 第40-41页 |
第二节 监狱警察综合素质不高 | 第41-43页 |
一、 知识结构不合理 | 第41-42页 |
二、 身份意识淡薄 | 第42页 |
三、 献身精神不强 | 第42页 |
四、 执法意识淡化 | 第42-43页 |
第三节 罪犯对监狱的不适应 | 第43-47页 |
一、 对监狱认识不清,改造前途迷茫 | 第43页 |
二、 缺乏认罪伏法,积极改造的认识 | 第43-44页 |
三、 劳动观念淡薄,好逸恶劳思想严重 | 第44-45页 |
四、 心理问题严重,无法积极改造 | 第45页 |
五、 刑释前的期待,严重的恐惧心态 | 第45-47页 |
第四章 推进监狱服刑罪犯社会化管理的必要性及思路 | 第47-51页 |
第一节 推进监狱服刑罪犯社会化管理的必要性 | 第47-48页 |
一、 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| 第47页 |
二、 监狱自身发展的需要 | 第47-48页 |
第二节 推进监狱服刑罪犯社会化管理的思路 | 第48-51页 |
一、 完善社会化内容的监狱法规 | 第48页 |
二、 建设营造社会化的改造环境和氛围 | 第48-49页 |
三、 改善监狱的管理方式 | 第49页 |
四、 运用法律手段,调动罪犯改造积极性 | 第49页 |
五、 建立社会矫正体系,实现罪犯社会化管理 | 第49-50页 |
六、 建立完善的刑释人员复归机制 | 第50-51页 |
第五章 推进监狱服刑罪犯社会化管理的措施 | 第51-60页 |
第一节 建立运行高效的监狱管理体制 | 第51-52页 |
一、 改革监狱管理体制,强化监狱刑罚职能 | 第51页 |
二、 创新管理机制 | 第51-52页 |
三、 现代社会化管理观念 | 第52页 |
第二节 强化警察综合素质的提升 | 第52-54页 |
一、 加强业务培训,改善警察的知识结构 | 第52-53页 |
二、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,改革人事制度 | 第53页 |
三、 加强财政保障,发展监狱经济 | 第53页 |
四、 加强执法意识,从严治警 | 第53-54页 |
第三节 树立罪犯正确的改造观 | 第54-58页 |
一、 正确认识监狱,坚定改造信心 | 第54-55页 |
二、 认罪服法,积极改造 | 第55-56页 |
三、 树立正确的劳动改造态度 | 第56-57页 |
四、 崩溃犯罪心理,自觉适应监狱 | 第57页 |
五、 保持刑释前的良好心态 | 第57-58页 |
第四节 加强刑释人员安置 | 第58-60页 |
一、 建立刑释人员供需制度 | 第58页 |
二、 实施罪犯救助基金 | 第58-59页 |
三、 完善社会劳动保险制度 | 第59页 |
四、 促进罪犯入监与出监的衔接 | 第59页 |
五、 政策的扶持 | 第59-60页 |
结束语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