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会管理视域下监狱行刑社会化机制研究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9页 |
| 绪论 | 第9-17页 |
| 一、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| (一)研究的主要问题 | 第9页 |
| (二)研究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| 二、核心概念界定 | 第10-11页 |
| (一)社会管理 | 第10页 |
| (二)行刑社会化 | 第10-11页 |
| (三)监狱行刑社会化 | 第11页 |
| 三、文献综述 | 第11-15页 |
| (一)国内关于行刑社会化的研究现状 | 第11页 |
| (二)国外关于行刑社会化的研究发展 | 第11-13页 |
| (三)国内外关于监狱行刑社会化的实践探索 | 第13-15页 |
| 四、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5-17页 |
| 第一章 行刑社会化的含义解读 | 第17-23页 |
| 第一节 行刑社会化的内涵 | 第17-19页 |
| 第二节 行刑社会化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9-20页 |
| 第三节 行刑社会化的主体、范围及目标 | 第20-23页 |
| 一、行刑社会化的主体 | 第21页 |
| 二、行刑社会化的范围 | 第21页 |
| 三、行刑社会化的目标 | 第21-23页 |
| 第二章 监狱行刑社会化的现状 | 第23-32页 |
| 第一节 监狱行刑社会化的立法现状 | 第23-25页 |
| 一、国内立法状况 | 第23-25页 |
| 二、国外立法情况 | 第25页 |
| 第二节 我国监狱行刑社会化的实践探索 | 第25-32页 |
| 一、改革管理模式,探索新型的社会化管理体系 | 第25-27页 |
| 二、改进后勤保障制度, 逐步实现行政事务社会化 | 第27页 |
| 三、丰富改造手段, 逐步实现矫正手段社会化 | 第27-31页 |
| 四、探索积极大胆的可替代的行刑方式 | 第31-32页 |
| 第三章 我国行刑社会化中的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| 第32-45页 |
| 第一节 监狱行刑社会化实践中的问题 | 第32-38页 |
| 一、监狱布局的不合理性 | 第32-33页 |
| 二、监狱行刑模式的封闭性 | 第33-35页 |
| 三、教育改造罪犯手段的欠缺性 | 第35-36页 |
| 四、刑释后安置帮教接茬的不衔接性 | 第36-38页 |
| 第二节 我国监狱行刑社会化中的问题分析 | 第38-45页 |
| 一、观念性因素的制约 | 第38-40页 |
| 二、立法性因素的制约 | 第40-41页 |
| 三、体制性因素的制约 | 第41-43页 |
| 四、技术性因素的制约 | 第43-45页 |
| 第四章 境外行刑社会化对我国实践之思考 | 第45-51页 |
| 第一节 境外行刑社会化实践简介 | 第45-48页 |
| 一、英国——具备较完备的监禁刑替代制度 | 第45-46页 |
| 二、美国——广泛适用“非监所化”措施 | 第46页 |
| 三、香港地区——“立足社区、以人为本”的康复理念 | 第46-47页 |
| 四、澳门地区——创造有利于罪犯回归社会的外部环境 | 第47-48页 |
| 第二节 对我国行刑社会化实践的意义 | 第48-51页 |
| 一、克服监禁刑的一些弊端 | 第48-50页 |
| 二、完善我国刑事政策体系 | 第50-51页 |
| 第五章 完善监狱行刑社会化的对策、建议 | 第51-58页 |
| 第一节 监狱行刑社会化管理制度的基础建设 | 第51-54页 |
| 一、转变行刑观念,加快监狱管理机制改革 | 第51-52页 |
| 二、扩大开放力度,建立健全分级处遇管理手段 | 第52-53页 |
| 三、调整教育手段,追求矫正方法的科学化 | 第53-54页 |
| 四、引入专业力量,构建罪犯矫正社会技术支持模式 | 第54页 |
| 第二节 监狱行刑社会化法律制度的构想 | 第54-58页 |
| 一、建立健全刑罚执行法规 | 第55页 |
| 二、完善假释制度 | 第55-56页 |
| 三、逐步推行社区矫正制度 | 第56-57页 |
| 四、建立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制度 | 第57-58页 |
| 结论 | 第58-6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| 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