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过劳死问题的法律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7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7-9页 |
| 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7页 |
| ·研究综述 | 第7-8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8-9页 |
| 第二章 “过劳死”问题的提出 | 第9-12页 |
| ·我国“过劳死”问题的现状 | 第9-10页 |
| ·“过劳死”相关法律制度改进的必要性 | 第10-12页 |
| 第三章 “过劳死”概念的界定和法律性质探析 | 第12-15页 |
| ·“过劳死”概念的界定 | 第12页 |
| ·“过劳死”的法律性质探析 | 第12-15页 |
| ·董保华教授的“工伤说” | 第13页 |
| ·杨立新教授的“侵权说” | 第13-15页 |
| 第四章 我国“过劳死”法律规制的立法现状及不足 | 第15-21页 |
| ·我国当前的立法现状 | 第15页 |
| ·目前法律规制的不足之处 | 第15-21页 |
| ·《工伤保险条例》相关规定不合理 | 第15-16页 |
| ·《劳动法》中“工时标准”、“工资标准”脱离实际 | 第16-19页 |
| ·《劳动合同法》的“罚款制度”作用有限 | 第19页 |
| ·劳动监察力度极其薄弱 | 第19-21页 |
| 第五章 国外“过劳死”相关立法的借鉴 | 第21-26页 |
| ·日本“过劳死”立法概况 | 第21-22页 |
| ·美国“过劳死”立法概况 | 第22-23页 |
| ·国外立法经验的借鉴 | 第23-26页 |
| ·“过劳死”需要合理的认定制度 | 第23-24页 |
| ·“过劳死”要有明确的构成要件 | 第24-26页 |
| 第六章 改进我国“过劳死”法律制度的设想 | 第26-31页 |
| ·构建合理的“认定标准” | 第26-27页 |
| ·《劳动法》中的工时标准和工资标准应做调整 | 第27-28页 |
| ·建立专业的“过劳死”商谈机制 | 第28页 |
| ·明确劳动法的保障理念 | 第28-31页 |
| 结语 | 第31-3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2-33页 |
| 致谢 | 第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