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丹巴碉楼建筑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目录 | 第5-8页 |
1 绪论 | 第8-14页 |
·丹巴碉楼的概念与范围 | 第8-10页 |
·丹巴碉楼的地理区域 | 第8-10页 |
·本文的研究对象 | 第10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·既往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11-13页 |
·碉楼研究简述 | 第11-12页 |
·碉楼研究的焦点 | 第12-13页 |
·论文结构 | 第13-14页 |
2 青藏高原碉楼及丹巴碉楼概况 | 第14-24页 |
·青藏高原碉楼概述 | 第14-20页 |
·青藏高原碉楼的地理分布 | 第14-15页 |
·青藏高原碉楼的起源与发展 | 第15-20页 |
·丹巴碉楼及其代表性 | 第20-24页 |
·丹巴碉楼的历史发展脉络 | 第20页 |
·丹巴碉楼的比较研究 | 第20-22页 |
·丹巴碉楼的代表性 | 第22-24页 |
3 丹巴碉楼的建筑特征 | 第24-41页 |
·形制特征 | 第24-35页 |
·碉楼类型判定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4-25页 |
·按平面类型分类 | 第25-30页 |
·按功能组合和地理关系分类 | 第30-35页 |
·材料与营造 | 第35-38页 |
·建筑材料 | 第35页 |
·建筑营造特点 | 第35-36页 |
·砌石工艺 | 第36-38页 |
·使用功能 | 第38-41页 |
·战争防御 | 第38页 |
·储藏居住 | 第38-39页 |
·宗教活动 | 第39页 |
·丹巴碉楼的其他功能 | 第39-41页 |
4 丹巴碉楼的空间环境研究 | 第41-60页 |
·碉楼的选址与分布 | 第41-50页 |
·碉楼的选址因素 | 第41-45页 |
·碉楼的分布特征 | 第45-50页 |
·小节 | 第50页 |
·碉楼与聚落 | 第50-53页 |
·与碉楼共生的立体文化景观 | 第53-58页 |
·神山神树林 | 第54页 |
·高山草甸 | 第54-55页 |
·寺庙和民居 | 第55-56页 |
·河谷景观 | 第56页 |
·高原立体文化景观在梭坡乡各片区的对应关系 | 第56-5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5 丹巴碉楼的价值与保护 | 第60-73页 |
·丹巴碉楼的价值 | 第60-63页 |
·历史价值 | 第60-61页 |
·艺术价值 | 第61页 |
·科学价值 | 第61-62页 |
·社会文化价值 | 第62页 |
·价值综述 | 第62-63页 |
·丹巴碉楼的潜在威胁 | 第63-66页 |
·自然因素 | 第64-65页 |
·人为因素 | 第65-66页 |
·小节 | 第66页 |
·保护策略与手段 | 第66-71页 |
·保护策略 | 第67-68页 |
·保护手段 | 第68-71页 |
·小节 | 第71页 |
·碉楼的展示与发展 | 第71-72页 |
·展示与发展的现状 | 第71-72页 |
·关于碉楼展示利用的几点建议 | 第7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结论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6页 |
附录 | 第76-78页 |
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8-79页 |
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