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目录 | 第8-11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35页 |
| ·我国中草药产业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·我国中草药生产中主要的病虫害防治及安全监管问题 | 第12-13页 |
| ·中草药中农药分析残留进展 | 第13-23页 |
| ·我国药食同源作物产业现状 | 第23-25页 |
| ·薄荷上农药使用及加工现状 | 第25-26页 |
| ·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相关内容 | 第26-32页 |
| ·毒理学评估 | 第27页 |
| ·残留化学评估 | 第27页 |
| ·膳食摄入评估 | 第27-32页 |
| ·研究目的和研究路线 | 第32-35页 |
| 第二章 薄荷中33种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 | 第35-51页 |
| ·农药标准品、试剂与材料 | 第35-37页 |
| ·农药标准品 | 第35页 |
| ·实验试剂 | 第35-36页 |
| ·材料 | 第36-37页 |
| ·实验仪器及设备 | 第37页 |
| ·色谱条件及样品前处理 | 第37-39页 |
| ·色谱条件 | 第37-38页 |
| ·提取 | 第38-39页 |
| ·净化 | 第39页 |
| ·前处理条件优化 | 第39-44页 |
| ·分析方法确认 | 第44-51页 |
| ·线性、灵敏度、准确度与精密度 | 第44-49页 |
| ·小结 | 第49-51页 |
| 第三章 三唑酮、氰戊菊酯和杀螟硫磷在薄荷田中的残留及消解规律 | 第51-67页 |
| ·薄荷田间试验 | 第51-57页 |
| ·田间施药GAP的确定 | 第51-53页 |
| ·田间试验设计 | 第53页 |
| ·取样方法 | 第53-54页 |
| ·气候特征及四地气象条件 | 第54-57页 |
| ·试验点土壤性质 | 第57页 |
| ·三种农药薄荷中添加回收率、灵敏度、残留分析方法验证 | 第57页 |
| ·薄荷四地消解动态结果 | 第57-64页 |
| ·杀螟硫磷薄荷上消解动态 | 第57-60页 |
| ·三唑酮薄荷上消解动态 | 第60-62页 |
| ·氰戊菊酯薄荷上消解动态 | 第62-64页 |
| ·薄荷四地最终残留结果 | 第64-65页 |
| ·三唑酮薄荷上最终残留 | 第64页 |
| ·氰戊菊酯薄荷上最终残留 | 第64-65页 |
| ·杀螟硫磷薄荷上最终残留 | 第65页 |
| ·小结 | 第65-67页 |
| 第四章 三唑酮、氰戊菊酯和杀螟硫磷在薄荷加工过程中残留规律 | 第67-81页 |
| ·样品来源 | 第67-68页 |
| ·浸泡 | 第68-76页 |
| ·材料及方法 | 第68页 |
| ·结果及分析 | 第68-76页 |
| ·干燥 | 第76-77页 |
| ·材料及方法 | 第76页 |
| ·结果及分析 | 第76-77页 |
| ·煎药 | 第77-78页 |
| ·材料及方法 | 第77页 |
| ·结见及分析 | 第77-78页 |
| ·炒制烹饪 | 第78-79页 |
| ·材料及方法 | 第78页 |
| ·结果及分析 | 第78-79页 |
| ·小结 | 第79-81页 |
| 第五章 薄荷及其加工产品中3种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| 第81-105页 |
| ·我国薄荷中三唑酮、氰戊菊酯和杀螟硫磷残留风险评估 | 第81-104页 |
| ·依照GAP条件下残留试验结果 | 第81-82页 |
| ·薄荷中三唑酮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| 第82-90页 |
| ·薄荷中氰戊菊酯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| 第90-104页 |
| ·总结 | 第104-105页 |
|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| 第105-109页 |
| ·结论 | 第105-107页 |
| ·薄荷中33种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 | 第105页 |
| ·薄荷中三唑酮、氰戊菊酯、杀螟硫磷田间试验 | 第105-106页 |
| ·薄荷中三唑酮、氰戊菊酯、杀螟硫磷用药风险评价 | 第106页 |
| ·加工因子对薄荷中三唑酮、氰戊菊酯、杀螟硫磷膳食风险评价 | 第106-107页 |
| ·总结 | 第107页 |
| ·展望 | 第107-10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9-117页 |
| 致谢 | 第117-119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11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