折纸型汽车前纵梁碰撞性能的优化设计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1页 |
·汽车前纵梁 | 第13-14页 |
·汽车前纵梁碰撞性能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·国外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现状 | 第15-16页 |
·薄壁构件的变形模式 | 第16-18页 |
·汽车前纵梁结构形式的发展 | 第18页 |
·折纸工程 | 第18-19页 |
·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薄壁构件的仿真方法及实现 | 第21-35页 |
·LS-DYNA | 第21-22页 |
·有限元基本理论与算法 | 第22-27页 |
·物体变形过程 | 第22页 |
·汽车碰撞过程中的非线性特性 | 第22-26页 |
·LS-DYNA 中的有限元理论 | 第26-27页 |
·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27-31页 |
·几何模型的建立 | 第28-29页 |
·有限元网格的划分 | 第29-30页 |
·薄壁梁的前处理 | 第30-31页 |
·现行前纵梁结构算例 | 第31-34页 |
·前纵梁结构 | 第31页 |
·现行矩形断面薄壁结构碰撞分析 | 第31-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3章 薄壁构件碰撞特性优化设计的方法 | 第35-43页 |
·优化设计方法的选择 | 第35-38页 |
·响应曲面法 | 第35页 |
·数学规划法 | 第35-36页 |
·优化算法的比较与选择 | 第36-38页 |
·薄壁构件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模型 | 第38-40页 |
·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三要素 | 第38-39页 |
·反转螺旋型薄壁结构的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| 第39-40页 |
·薄壁构件的优化设计流程 | 第40-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第4章 反转螺旋型薄壁结构碰撞性能分析与优化 | 第43-60页 |
·反转螺旋型折纸结构的特点与模型的建立 | 第43-45页 |
·反转螺旋型折纸结构的碰撞性能分析 | 第45-53页 |
·现行结构与反转螺旋型结构的碰撞分析 | 第45-47页 |
·不同截面形状的碰撞性能分析 | 第47-49页 |
·不同旋角的碰撞性能分析 | 第49-51页 |
·不同段数的碰撞性能分析 | 第51-53页 |
·反转螺旋型薄壁结构的优化设计 | 第53-5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5章 带段差凹凸型薄壁结构吸能特性的优化设计 | 第60-81页 |
·带段差凹凸型薄壁结构的特点及模型的建立 | 第60-62页 |
·带段差凹凸型折纸结构的碰撞性能分析 | 第62-74页 |
·现行结构与带段差凹凸型折纸结构的碰撞性能分析 | 第62-65页 |
·不同截面形状的碰撞性能分析 | 第65-67页 |
·不同小正多边形周长的碰撞性能分析 | 第67-68页 |
·不同内凹量的碰撞性能分析 | 第68-70页 |
·不同外凸量的碰撞性能分析 | 第70-72页 |
·不同段数的碰撞性能分析 | 第72-74页 |
·带段差凹凸型薄壁结构的优化设计 | 第74-8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第6章 提高折纸结构碰撞吸能特性的细分算法 | 第81-103页 |
·细分曲面 | 第81-86页 |
·细分曲面理论 | 第81-82页 |
·细分方法分类与选择 | 第82-86页 |
·改进的蝶形细分法 | 第86-89页 |
·蝶形细分法的发展 | 第86-87页 |
·改进的蝶形细分方法及算法实现 | 第87-89页 |
·反转螺旋型折纸结构的细分 | 第89-95页 |
·细分后的结构分析 | 第95-98页 |
·网格纵横比 | 第95-96页 |
·表面光滑度 | 第96-98页 |
·细分结果的碰撞分析 | 第98-10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2-103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103-10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6-11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学术成果 | 第110-111页 |
致谢 | 第111-112页 |
详细摘要 | 第112-11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