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1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1-23页 |
| ·研究背景、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12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| ·文献综述 | 第12-20页 |
| ·国外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文献综述 | 第12-16页 |
| ·国内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文献综述 | 第16-19页 |
| ·文献总结 | 第19-20页 |
| ·本文的研究思路、方法 | 第20-22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20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0-22页 |
| ·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| 第22-23页 |
| ·本文的创新点 | 第22页 |
| ·本文的局限性 | 第22-23页 |
| 第2章 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相关理论分析 | 第23-28页 |
| ·中小股东与资本结构的概念界定 | 第23-24页 |
| ·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影响的相关理论分析 | 第24-28页 |
| ·公司治理论 | 第24-25页 |
| ·委托代理理论 | 第25页 |
| ·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25-26页 |
| ·利益相关者理论 | 第26页 |
| ·理论分析总结 | 第26-28页 |
| 第3章 我国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| 第28-32页 |
| ·股权结构不合理 | 第28-29页 |
| ·债权结构不合理 | 第29页 |
| ·公司内部权力结构不合理 | 第29-30页 |
| ·法规制度不健全 | 第30页 |
| ·中小股东自我保护意识差 | 第30-32页 |
| 第4章 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评价研究 | 第32-47页 |
| ·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评价研究的意义 | 第32-33页 |
| ·中小股东利益保护评价指数的构建 | 第33-40页 |
| ·信息披露评价指标 | 第33-35页 |
| ·股东回报评价指标 | 第35页 |
| ·公司价值评价指标 | 第35-36页 |
| ·潜在侵占评价指标 | 第36-37页 |
| ·内部治理评价指标 | 第37-38页 |
| ·公司诚信评价指标 | 第38-40页 |
| ·中小股东利益保护评价指数的计算 | 第40-45页 |
| ·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各个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| 第40-42页 |
| ·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指数的计算方法 | 第42页 |
| ·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指数各个权重的分析 | 第42-45页 |
| ·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指数的计算结果分析 | 第45-47页 |
| 第5章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相关性研究 | 第47-60页 |
| ·变量的选取 | 第47-50页 |
| ·因变量的选取 | 第47页 |
| ·自变量的选取 | 第47-48页 |
| ·控制变量的选取 | 第48-50页 |
| ·研究假设 | 第50-52页 |
| ·研究模型 | 第52页 |
| ·数据来源和样本选取 | 第52页 |
| ·描述性统计 | 第52-57页 |
| ·股权结构的描述性统计 | 第52-55页 |
| ·债权结构的描述性统计 | 第55-57页 |
| ·回归分析 | 第57-60页 |
| 第6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| 第60-64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60-61页 |
| ·政策建议 | 第61-6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4-69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| 第69-70页 |
| 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