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7页 |
绪言 | 第7-12页 |
一 选题的依据、目的和意义 | 第7页 |
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7-12页 |
第一章 狂飙突进运动及其艺术风格来源 | 第12-18页 |
第一节 狂飙突进文学运动 | 第12-14页 |
第二节 狂飙突进运动的艺术风格来源 | 第14-18页 |
一 英国感伤主义 | 第14-16页 |
二 莎士比亚对戏剧“三一律”的反叛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音乐中的“狂飙突进时期”及其风格界定 | 第18-32页 |
第一节 关于“音乐狂飙突进时期”的几种划分 | 第18-23页 |
一 1768-1772年:海顿“狂飙运动风格时期” | 第19-20页 |
二 1765-1775年:奥利地音乐“狂飙运动时期” | 第20-22页 |
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二节 “狂飙突进音乐”的风格特征 | 第23-32页 |
一 创作手法上的“古典性”、表情特点上的“浪漫性” | 第23-25页 |
二 “狂飙突进音乐”分析 | 第25-32页 |
第三章 “狂飙突进音乐”的美学意涵 | 第32-38页 |
第一节 器乐——从模仿的艺术到心灵表达的媒介 | 第32-35页 |
第二节 作曲家——由“艺术工匠”向“天才”观念的转变 | 第35-38页 |
结语 | 第38-40页 |
致谢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