符号说明 | 第1-8页 |
中文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1 引言 | 第12-19页 |
·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9页 |
·有机肥 | 第13-15页 |
·使用有机肥的好处 | 第14-15页 |
·使用有机肥的局限 | 第15页 |
·秸秆的利用情况 | 第15-16页 |
·不同施肥模式对冬小麦-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| 第16-17页 |
·不同施肥模式对冬小麦-夏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| 第17-18页 |
·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| 第18-19页 |
2 材料和方法 | 第19-24页 |
·供试材料 | 第19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19-21页 |
·试验地点 | 第19-20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20-21页 |
·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21-24页 |
·测产、考种 | 第21页 |
·籽粒品质的测定 | 第21-22页 |
·籽粒粗蛋白含量的测定 | 第21页 |
·籽粒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| 第21页 |
·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的测定 | 第21-22页 |
·冬小麦籽粒品质测定 | 第22页 |
·氮素利用率的计算 | 第22页 |
·冬小麦-夏玉米功能叶生理特性的测定 | 第22-23页 |
·叶片 POD、CAT 活性及 MDA、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| 第22-23页 |
·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| 第23页 |
·植物性状和干物质积累、分配 | 第23-24页 |
·土壤营养成分含量测定 | 第24页 |
·数据处理和分析 | 第24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4-52页 |
·有机肥和化肥不同配施比例对冬小麦-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| 第24-31页 |
·冬小麦产量 | 第24-27页 |
·对冬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·冬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 | 第25-27页 |
·夏玉米产量 | 第27-29页 |
·对夏玉米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·夏玉米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-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| 第29-31页 |
·有机肥和化肥不同配施比例对冬小麦-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| 第31-34页 |
·对籽粒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| 第31-33页 |
·对小麦籽粒面团特性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有机肥和化肥不同配施比例对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| 第34-38页 |
·对冬小麦-夏玉米氮素积累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·对冬小麦-夏玉米氮素效率的影响 | 第35-38页 |
·有机肥和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冬小麦-夏玉米功能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| 第38-42页 |
·POD 活性和 CAT 活性的变化 | 第38-39页 |
·MDA 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| 第39-40页 |
·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 | 第40-42页 |
·不同配施比例对冬小麦-夏玉米成长动态和干物质积累、分配的影响 | 第42-45页 |
·冬小麦-夏玉米株高和叶面积的变化 | 第42-43页 |
·冬小麦-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变化 | 第43-45页 |
·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·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·有机肥和化肥不同配施比例对土壤肥力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| 第45-52页 |
·土壤全氮含量 | 第45-46页 |
·土壤碱解氮含量 | 第46-47页 |
·土壤有机碳含量 | 第47-48页 |
·有机肥和化肥不同配施比例对土壤 Zn 含量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·有机肥和化肥不同配施比例对土壤 Cu 含量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·有机肥和化肥不同配施比例对土壤 P b 含量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4 讨论 | 第52-57页 |
·有机肥和化肥不同配施比例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| 第52页 |
·有机肥和化肥不同配施比例对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·有机肥和化肥不同配施比例对冬小麦品质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·有机肥和化肥不同配施比例对夏玉米品质的影响 | 第54页 |
·有机肥和化肥不同配施比例对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·有机肥和化肥不同配施比例对冬小麦-夏玉米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| 第55页 |
·有机肥和化肥不同配施比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| 第55-57页 |
5 结论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