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1 引言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3-23页 |
·意向性自我调节的文献综述 | 第13-18页 |
·意向性自我调节的概念 | 第13-14页 |
·意向性自我调节的理论基础 | 第14-15页 |
·意向性自我调节的测量 | 第15-17页 |
·青少年意向性自我调节的现状研究 | 第17-18页 |
·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综述 | 第18-19页 |
·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 | 第18页 |
·父母教养方式的维度和类型 | 第18页 |
·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量 | 第18-19页 |
·学校适应的研究综述 | 第19-20页 |
·学校适应的概念 | 第19页 |
·学校适应的测量 | 第19-20页 |
·父母教养方式、意向性自我调节、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| 第20-23页 |
·意向性自我调节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| 第20-21页 |
·学校适应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| 第21页 |
·意向性自我调节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| 第21-23页 |
3 问题的提出 | 第23-27页 |
·以往研究的不足 | 第23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23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24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24页 |
·实践意义 | 第24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24-27页 |
4 研究一:初中生意向性自我调节问卷的修订 | 第27-37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27页 |
·问卷项目的翻译和调整 | 第27页 |
·初中生意向性自我调节问卷的预测 | 第27-31页 |
·预测样本 | 第27-28页 |
·初中生意向性自我调节问卷项目分析 | 第28-30页 |
·探索性因素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问卷正式施测 | 第31-37页 |
·被试选取 | 第31页 |
·探索性因素分析 | 第31-34页 |
·问卷的信度分析 | 第34页 |
·问卷的效度分析 | 第34-37页 |
5 研究二:初中生意向性自我调节的现状研究 | 第37-47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3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37-39页 |
·研究被试 | 第37-38页 |
·研究工具 | 第38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38-39页 |
·研究结果 | 第39-47页 |
·不同年级初中生意向性自我调节的差异比较 | 第39页 |
·不同性别初中生意向性自我调节的差异比较 | 第39-40页 |
·初中生意向性自我调节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比较 | 第40页 |
·初中生意向性自我调节在父母是否离异上的差异比较 | 第40-41页 |
·不同父亲文化程度初中生意向性自我调节的差异比较 | 第41-42页 |
·不同母亲文化程度初中生意向性自我调节的差异比较 | 第42-43页 |
·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初中生意向性自我调节的差异比较 | 第43页 |
·不同家庭居住地初中生意向性自我调节的差异比较 | 第43-44页 |
·不同成绩排名初中生意向性自我调节的差异比较 | 第44-47页 |
6 研究三: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、意向性自我调节、学校适应的关系 | 第47-59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4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47-48页 |
·研究被试 | 第47页 |
·研究工具 | 第47-48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48页 |
·研究结果 | 第48-59页 |
·父母教养方式、意向性自我调节、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 | 第48-50页 |
·父母教养方式对学校适应的预测作用 | 第50-51页 |
·意向性自我调节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学校适应间的中介作用 | 第51-59页 |
7 讨论 | 第59-65页 |
·初中生意向性自我调节问卷的修订 | 第59-60页 |
·初中生意向性自我调节的现状 | 第60-62页 |
·初中生意向性自我调节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| 第60页 |
·初中生意向性自我调节在父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分析 | 第60-61页 |
·初中生意向性自我调节在家庭经济状况上的差异分析 | 第61页 |
·初中生意向性自我调节在家庭居住地上的差异分析 | 第61页 |
·初中生意向性自我调节在成绩排名上的差异分析 | 第61-62页 |
·意向性自我调节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 | 第62-63页 |
·父母教养方式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| 第62页 |
·父母教养方式与意向性自我调节的关系 | 第62-63页 |
·意向性自我调节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| 第63页 |
·意向性自我调节的中介作用分析 | 第63页 |
·建议 | 第63-65页 |
8 结论与展望 | 第65-67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65页 |
·创新之处 | 第65-66页 |
·不足与展望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附录 | 第71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题目 | 第75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