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2页 |
·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8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·逻辑框架 | 第9-1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·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| 第10-11页 |
·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| 第11页 |
·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| 第11页 |
·创新与不足 | 第11-12页 |
·有可能的创新之处 | 第11页 |
·存在的不足 | 第11-12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0页 |
·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2-19页 |
·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2-14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 | 第12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 | 第12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 | 第12-14页 |
·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4-19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定义和分类 | 第14-15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研究 | 第15-19页 |
·国内外文献评价分析 | 第19-20页 |
第3章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基础理论 | 第20-24页 |
·交易成本理论 | 第20-21页 |
·产业发展阶段理论 | 第21-22页 |
·需求遵从论 | 第21页 |
·供给主导论 | 第21页 |
·互动论 | 第21-22页 |
·融合论 | 第22页 |
·价值链理论 | 第22-24页 |
第4章 基于价值链视角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 | 第24-31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动力 | 第24-25页 |
·价值链的高度相关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基础动力 | 第24页 |
·科学技术创新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直接动力 | 第24-25页 |
·规制放松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外在动力 | 第25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过程 | 第25-27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的分解 | 第26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价值链的融合 | 第26-27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影响因素 | 第27-29页 |
·技术创新水平 | 第28页 |
·行业规模和结构 | 第28页 |
·行业竞争水平 | 第28-29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影响 | 第29-31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有助于形成核心竞争力 | 第29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| 第29-31页 |
第5章 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实证分析 | 第31-43页 |
·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基本现状 | 第31-37页 |
·制造业现状 | 第31-33页 |
·规模分析 | 第31页 |
·结构分析 | 第31-33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现状 | 第33-35页 |
·规模结构分析 | 第33-35页 |
·发展趋势分析 | 第35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现状 | 第35-37页 |
·产业融合结构分析 | 第35-37页 |
·产业融合趋势分析 | 第37页 |
·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实证分析 | 第37-43页 |
·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| 第37-38页 |
·变量设定和模型 | 第38-39页 |
·计量结果 | 第39-40页 |
·实证结果分析和结论 | 第40-43页 |
第6章 进一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| 第43-47页 |
·进一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 | 第43-44页 |
·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| 第43页 |
·促进制造业结构的升级 | 第43-44页 |
·促进我省外商投资的升级 | 第44页 |
·进一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| 第44-47页 |
·加强产业关联,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机制 | 第44-45页 |
·制定积极的产业技术创新政策 | 第45页 |
·放松政府管制,强化市场竞争 | 第45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