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 
| ABSTRACT | 第7-16页 | 
| 第一章 绪论 | 第16-32页 | 
| ·研究源起 | 第16-19页 | 
| ·我国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 | 第16-18页 | 
| ·问题的提出 | 第18-19页 | 
| ·文献综述 | 第19-28页 | 
| ·心理咨询伦理发展与伦理困境研究述评 | 第20-23页 | 
| ·组织情境下心理咨询中伦理困境研究述评 | 第23-25页 | 
| ·心理危机干预中伦理困境研究述评 | 第25-28页 | 
| ·研究思路 | 第28-32页 | 
| ·研究目的 | 第28页 | 
| ·研究内容 | 第28-29页 | 
| ·概念界定 | 第29-32页 | 
| 第二章 对象和方法 | 第32-40页 | 
| ·研究对象的选择 | 第32-33页 | 
| ·抽样方法 | 第32页 | 
| ·样本特征 | 第32-33页 | 
| ·具体抽样方式 | 第33页 | 
| ·对质性研究方法的选择 | 第33-34页 | 
| ·资料收集前的准备 | 第34-36页 | 
| ·研究者本人 | 第34页 | 
| ·访谈提纲 | 第34-35页 | 
| ·研究现场的进入 | 第35-36页 | 
| ·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| 第36-38页 | 
| ·资料的收集 | 第36页 | 
| ·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| 第36-38页 | 
| ·研究的效度与伦理 | 第38-40页 | 
| ·研究的效度 | 第38-39页 | 
| ·研究的伦理问题 | 第39-40页 | 
| 第三章 结果 | 第40-75页 | 
| ·高校心理咨询师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相关规范的观点与现状 | 第40-43页 | 
| ·对《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工作伦理守则》的认识 | 第40-41页 | 
| ·学校制定专门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及其执行情况 | 第41-42页 | 
| ·专业伦理应用在高校的心理危机情境下存在困难 | 第42-43页 | 
| ·心理危机干预对高校咨询师专业能力的挑战 | 第43-51页 | 
| ·高校心理咨询师对心理危机的界定与认识 | 第43-45页 | 
| ·咨询师的危机评估能力有限 | 第45-46页 | 
| ·咨询师的危机处理能力不足 | 第46-47页 | 
| ·咨询师在危机处理中的情感能力 | 第47-50页 | 
| ·支持与督导不足 | 第50-51页 | 
| ·咨询师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遭遇伦理困境 | 第51-66页 | 
| ·保密要求践行的困难 | 第51-55页 | 
| ·知情同意执行的困难——保密例外 | 第55-56页 | 
| ·角色定位与角色冲突 | 第56-59页 | 
| ·难以保证当事人的福祉 | 第59-63页 | 
| ·转介与跟踪中的困难 | 第63-66页 | 
| ·高校心理咨询师面对心理危机干预伦理困境的应对策略 | 第66-75页 | 
| ·专业能力的挑战 | 第66-67页 | 
| ·保密与上报问题 | 第67-69页 | 
| ·知情同意问题 | 第69-70页 | 
| ·角色问题 | 第70-71页 | 
| ·保证学生福祉 | 第71-73页 | 
| ·转介与跟踪 | 第73-75页 | 
| 第四章 讨论 | 第75-84页 | 
| ·高校心理咨询师心理危机干预中伦理困境的背景影响因素 | 第75-81页 | 
| ·高校咨询师学历教育与系统培训中心理危机干预内容缺乏 | 第75-76页 | 
| ·高校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意识特点——被动式的伦理意识 | 第76-78页 | 
| ·高校咨询师的角色特点 | 第78页 | 
| ·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环境的特点 | 第78-81页 | 
| ·高校心理咨询师应对危机干预中伦理困境的考虑因素 | 第81-84页 | 
| ·重视当事人的福祉 | 第81页 | 
| ·重视校方的利益 | 第81-82页 | 
| ·重视建立良好的关系 | 第82页 | 
| ·考量个人的利益 | 第82页 | 
| ·考虑角色责任 | 第82-84页 | 
| 全文总结 | 第84-86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86-91页 | 
| 附录 | 第91-94页 | 
| 附录一:研究邀请函 | 第91-92页 | 
| 附录二:知情同意协议书 | 第92-93页 | 
| 附录三:访谈提纲 | 第93-94页 | 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94-95页 | 
| 致谢 | 第95-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