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--稻病虫害论文--病害论文--侵(传)染性病害论文

水稻条纹病毒NSvc2-N与NSvc2-C蛋白互作的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10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0-25页
   ·水稻条纹病毒的研究背景第10-14页
     ·水稻条纹病的发生及其危害第10页
     ·水稻条纹病的传播第10页
     ·RSV的病毒粒子第10-11页
     ·RSV的基因组结构第11-12页
     ·RSV编码蛋白的功能第12-14页
   ·酵母双杂交系统及其应用第14-17页
     ·酵母双杂交系统的简介第14-15页
     ·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原理第15-16页
     ·酵母双杂交系统优缺点第16-17页
     ·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RSV与寄主的互作情况第17页
   ·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第17-20页
     ·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第17-18页
     ·荧光共振能量转移(FRET)的优缺点第18页
     ·受体漂白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第18-19页
     ·荧光共振能量转移-荧光寿命成像(FRET-FLIM)技术第19页
     ·荧光共振能量转移(FRET)技术的注意事项第19-20页
   ·杆状病毒AcMNPV作为人类干细胞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第20-23页
     ·杆状病毒简介第20页
     ·杆状病毒的分类第20页
     ·杆状病毒的形态结构第20-21页
     ·杆状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基因表达调控第21页
     ·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第21-22页
     ·杆状病毒AcMNPV用作人类干细胞基因治疗载体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大肠杆菌--杆状病毒穿梭载体(Bac to Bac系统)第23页
   ·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3-25页
第二章 酵母双杂交分析NSvc2-N与NSvc2-C蛋白间的互作第25-37页
   ·仪器第25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25-27页
     ·菌株第25页
     ·质粒第25-26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第26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26-27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27-33页
     ·水稻叶片总RNA的提取第27-28页
     ·RT-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第28-29页
     ·PCR产物的回收与连接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制备大肠杆菌DH5a感受态细胞第30页
     ·转化大肠杆菌DH5a第30页
     ·大肠杆菌中质粒的提取方法第30-31页
     ·酶切鉴定第31页
     ·载体的构建第31-32页
     ·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2页
     ·诱饵载体的自激活鉴定第32-33页
     ·阳性克隆的筛选第33页
   ·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3-37页
     ·NSvc2-N和NSvc2-C的RT-PCR扩增产物第33页
     ·NSvc2-C和NSvc2-N诱饵和捕获载体的构建第33-35页
     ·NSvc2-C和NSvc2-N蛋白的相互作用检验第35页
     ·分析和讨论第35-37页
第三章 FRET法验证NSvc2-N与NSvc2-C间的互作第37-46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实验用的菌株第37页
     ·质粒第37页
     ·试剂第37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引物第38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38-42页
     ·RT-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第38-39页
     ·PCR产物的回收与连接第39页
     ·转化大肠杆菌DH5α第39页
     ·大肠杆菌中质粒的提取及酶切鉴定第39页
     ·质粒构建第39页
     ·重组Bacmid的构建第39-41页
     ·重组Bacmid DNA转染-感染昆虫Sf9细胞第41页
     ·荧光显微镜观察FRET结果第41-42页
   ·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2-46页
     ·含NSvc2-N和NSvc2-C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2-44页
     ·重组病毒的产生第44-46页
第四章 AcMNPV作为人类干细胞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第46-52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46页
     ·菌株和质粒第46页
     ·试剂第46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和细胞第46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46-47页
     ·目的基因片段的PCR扩增第46-47页
     ·PCR产物的回收与连接第47页
     ·转化大肠杆菌DH5α、提取质粒、酶切鉴定第47页
   ·实验结果第47-51页
     ·目的基因的扩增第47页
     ·目的基因的克隆及鉴定第47-48页
     ·目的基因片段连接pTRE-tight第48-49页
     ·pTet-on Advanced用XhoⅠ和HindⅢ酶切后连接pFastBac1第49页
     ·目的片段与pFast-Tet的连接第49-51页
     ·重组质粒转化DH10B构建重组Bacmid第51页
     ·鉴定正确的Bacmid转染昆虫细胞Sf9第51页
   ·结果分析与讨论第51-52页
第五章 总结与讨论第52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9页
致谢第59-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不同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敏感性差异研究
下一篇:超级稻根系形态生理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