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灾害及其防治论文

少数民族地区常态灾害危害度评价及防灾减灾体系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3页
第1章 绪论第13-19页
   ·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-16页
     ·研究背景第13-15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·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第16-18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标第16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16-18页
   ·技术路线第18-19页
第2章 自然灾害相关研究进展第19-35页
   ·自然灾害风险的研究进展第19-23页
     ·国外灾害风险研究进展第20-22页
     ·国内灾害风险研究进展第22-23页
   ·不同国家的防灾减灾现状第23-29页
     ·发达国家的防灾减灾现状第23-27页
     ·我国的防灾减灾现状第27-29页
   ·自然灾害风险的理论与评价方法第29-35页
     ·灾害风险的概念第29-32页
     ·灾害风险的评价方法第32-35页
第3章 少数民族地区常态灾害概述第35-42页
   ·主要的常态灾害第36-40页
     ·地震第36-38页
     ·滑坡和泥石流第38-39页
     ·雪灾第39-40页
   ·少数民族地区常态灾害的特点第40-42页
第4章 少数民族地区常态灾害危害度评价第42-56页
   ·研究区域和评价单元第42-43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域第42-43页
     ·评价单元第43页
   ·数据收集及预处理第43-44页
     ·数据来源第43-44页
     ·数据预处理第44页
   ·危害度计算第44-46页
     ·人员损失第45页
     ·直接经济损失第45页
     ·危害度计算第45-46页
   ·危害度等级划分第46页
   ·少数民族地区常态灾害危害度评价第46-56页
     ·少数民族地区各地州常态灾害危害度计算结果第46-53页
     ·少数民族地区各地州常态灾害危害度等级划分第53-56页
第5章 少数民族地区常态灾害防灾减灾体系研究第56-78页
   ·灾害法律第57-62页
     ·国外灾害法律第57-60页
     ·我国灾害法律第60-61页
     ·雪灾立法的建议第61-62页
   ·防灾减灾工程第62-74页
     ·安全房屋与圈舍工程第63-64页
     ·重要基础设施工程第64-67页
     ·救灾物资储备工程第67-73页
     ·牧民定居工程第73-74页
   ·防灾减灾能力第74-78页
     ·灾害预警能力第74-75页
     ·应急预案制定能力第75-76页
     ·灾害教育和灾害传统知识第76-78页
第6章 结论与展望第78-80页
   ·结论第78-79页
   ·展望第79-80页
参考文献第80-85页
致谢第85-86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6页

论文共8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资源与“垃圾”--内蒙古一个半农半牧村落牛粪和秸秆的利用和处置
下一篇:内蒙古阿拉善盟生态移民工程效益评价研究